中国政府连续两年提出了6.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目标。且6年来首次下调了财政赤字运营目标。换言之,政府不会再通过放宽财政来强行拉高经济增长率。中国政府主动宣告高速增长时代的终结,正式转入中速增长时代。
5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上发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6.5%左右,较去年的6.9%下降了0.4个百分点。
李克强表示:“今年的增长率目标符合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另外,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由去年的3%下调至2.6%。去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打破了最初的预期,实现了6.9%的增长,2010年后7年来增长率首次出现回升。但中国政府并不打算勉强维系这样的增势,而是决定扎实稳打。
李克强提出的“高质量增长”是与以负债和出口为主导构建经济框架的“量变增长”相对立的概念。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决心改变过去40年间,带来了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金融风险、GDP注水等各种副作用的经济运营模式。为实现高质量的增长,李克强还提出了三项特别课题,分别是防范风险、脱贫、防治污染。特别是在防治污染领域,政府将增加19%的投资,降低污染物质和细颗粒物的浓度,更强势地推进“蓝天保卫战”。李克强还指出,严禁进口外国垃圾。比起经济发展,将更注重环境保护。
中国经济为追求上述的“中速、高质增长”,预计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这对于进军中国的制造企业而言,势必将带来相当大的费用负担。据彭博社报道称:“随着政府寻求高质量的增长,出口鼓励政策将出现弱化”,“这对于高度依赖对华出口的国家而言,并非是他们喜闻乐见的。”韩国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对华出口依赖度较高的国家,预计也将受到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