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本次会议上召集了54个国家中的53位首脑,成功炫耀了非洲站在中国影响圈之下。
- ▲ 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的“中非合作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非洲首脑们合影留念前,正在鼓掌。/欧洲新闻图片社、韩联社
但本次会议之前,打着一带一路旗号的中国发展中国家外交,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批判。到处传出尖锐的声音,指责一带一路是让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的深渊后,以此为代价,取得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负债陷阱外交”和“新殖民主义”。
最终,本次会议开幕前一天的2日,《人民日报》发声辩解说:“中国只是按照非洲自发的需求提供贷款,中国外交历史上不存在殖民地这一概念。西方媒体的批判是诬陷。”
但对一带一路的批判并非来自西方本身,而是来自一带一路的参与国。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上月访华时,宣布要推迟前政权在一带一路方面和中国推进的25万亿韩元(人民币约1534亿元)规模的铁路和天然气管道项目。他在和中国总理李克强会谈时表示:“我们没有能力偿还这笔钱,也不需要这样的项目。我们不想要新殖民主义。”
似乎是为了支持马哈蒂尔的警告,加入一带一路后站在悬崖边上的国家们不断出现。南欧蒙特内格鲁中断了在亚得里亚海沿岸港口建设高速公路的项目。这是因为随着工程进展,国家债务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GDP)的80%,拉响了“危机警报”。
原本是一带一路强大友军的巴基斯坦,也被逼到了外汇危机的悬崖边。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经济走廊”项目费用从当初的20亿美元像滚雪球一样涨到了620亿美元,到了不得不申请国际货币基金(IMF)救济贷款的地步。但美国一口咬定“IMF的援助金不得用于偿还中国的债务”,巴基斯坦搞不好会遭遇国家破产。
无法偿还债务的国家们将核心基础设施交给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了港口的斯里兰卡,将该港口股份的80%和99年的经营权给了中国。GDP为20亿美元的吉布提,对华负债高达12亿美元,正在研究将充当美军大门角色的当地港口经营权交给中国。马尔地夫的对外负债中,中国的债权占70%,因此,随着对华从属的加剧,有分析认为“中国军事基地的进驻只是时间问题”。
美国《华盛顿邮报》批评说:“中国在全世界设下的债务陷阱,象征着中国的帝国主义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