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坐拥2千万人口、千余多座超高层大楼的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图为在高楼上俯瞰到的深圳夜景。/Getty Images韩国
就在不久前深圳的象征还是华强北,世界最大的电子商业街,以“可以山寨地球上任何产品”的自信象征着唯深圳独有的制造竞争力。但要想了解深圳的现在则应该去深南大道看一看。
《经济学人》杂志称深圳为“全球4千个经济特区中最成功的模式”,并指出维持深圳良性循环产业生态系统的核心是人才。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工厂和建筑现场挥洒汗水的女工和工人们是深圳的第一代移民,而为追逐“深圳梦”而来的高学历者们是第二代移民的主力军。在深圳居民中,他们所占的比重超过九成。仅去年,就有超过55万名来自全国和海外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年轻人才云集于此。人口平均年龄为32.5岁的深圳还在变得愈发年轻。
随着年轻的高学历者不断涌入,深圳正在向创业城市转型。去年,在深圳新工商注册的法人达55.2万个,平均每天1,512个。累积309.4万个,每千人就有261个商业法人和151家企业,以压倒性的优势在中国位居首位。深圳为了进一步吸引人才,从去年开始推行“人才认证制度”。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向经证实在深圳进行经济活动的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提供住房补贴,享受与深圳户籍者相同的待遇。如果是创业者,只要有想法,几乎可以“拎包入住”。从法人登记到各种注册业务,再到知识产权保护业务全部由深圳政府代办。
但是深圳的创新模式仍存在缺陷,即缺少基础、源泉技术。深圳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挖角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并于最近成立了5间创新研究室。另外,还在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以色列特拉维夫等7个海外创新基地设立“深圳海外创新中心”,作为学习先进技术和吸引人才的前进基地。过去“三天一层楼”的口号象征了“深圳速度”,如今深圳每天专利申请数达51件,口号也改为“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开始追求质量上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