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酷似“IMF之后的韩国”——中国广东省一家二手餐厅的器具销售企业的仓库里堆满了二手厨房的器具。这是因为,因“动态清零”政策失去工作的白领出身的中年人纷纷开设餐厅,但即便重开(重启经济活动)也未能让消费心理得到恢复,最终大举歇业。/ 金泉网
今年以来,在中国涌入个体户群体的中年人大部分来自房地产、IT(信息技术)和教育行业。中国人称他们为“三大失业群体”。他们因房地产开发企业限制贷款、“打击大科技公司”、“禁止课外辅导政策”等中国政府的行政之刀和动态清零政策引发的经济放缓彼此叠加的“双重风波”而被赶出职场。
A某讲的一段“失败记”就是如此。来自中国IT大企业阿里巴巴管理岗位的40代男子今年3月在北京购物中心开设了连锁餐厅,但由于没有钱支付接下来3个月(6-8月)的租金,所以决定在5月底停业(中国通常以季度为单位支付租金)。据说在开业的3个月里,200平方米(约60坪)大小的餐厅从未坐满过人。他为装修及加盟特许经营费支付的初期投资金200万元(约3.5亿韩元)全部耗尽。在另一家IT公司工作的一位北京的30代律师上月辞职后,在考虑创立咖啡厅时,看到周围的事例,决定离开“首都”回到故乡杭州。
北京的星巴克店铺最近中年顾客明显增加。中国星巴克被称为年轻女性经常光顾的“热门场所”,最近则很容易看到失业的中年人打开笔记本电脑找工作或公司个人创业。失业1-2个月的人去星巴克,失业超过3个月的人去麦当劳(咖啡价格更低)”——这句话最近在中国也很流行。
IT平台行业的临时岗位也聚集着中年人。19日,笔者见到的隶属于中国车辆共享服务滴滴出行的一位司机说:“去年我在大企业上班时,花了2万元人民币(约350万韩元)把车内座椅换成了皮革。今年年初失业后,我为了每单赚20元人民币(约3500韩元),用这辆车载客。”
英国经济学家最近提到了中国经济“二次衰退”(短期复苏后再次衰退)的可能性。微博(中国版推特)等媒体提到30年前日本泡沫破灭的时期,很多人担心中国可能也会重蹈“失去的时代”的覆辙。中国的私营企业和个体户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停止说经济会复苏的“表面文章”,立即采取措施。北京一位企业家说:“新冠疫情三年来积累的国民愤怒,可能会时差性爆发。政府亟需制定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