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巴里•埃森格林最近接受本报电邮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民币会在今后10年内成长为国际储备货币。
但是人民币不会完全代替美元,而是和美元、欧元一起构成多极化国际储备货币体系。
”埃森格林是世界金融和国际货币体系领域的权威专家,曾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顾问,去年出版了《嚣张的特权》一书。
下面为采访摘要: 问:您认为人民币会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根据是什么? “一国货币若想得到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该国经济规模必须在世界经济中占据很大比重。
在国际交易中的使用量也要大,并且具有稳定性。
中国满足这些条件。
但要想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还有一个条件,即可兑换性(一种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其他货币的能力),人民币的可兑换性较差,成为一个障碍,但还是在不断改善。
因此人民币完全有资格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 问:您认为人民币能代替美元吗?
“人民币现在还是‘受国家干预较大的货币’,这是一个弱点。
而欧元的障碍是‘没有国家的货币’,缺乏采取不符合成员各国利益措施的强制力。
现在对美元的信任虽然有所动摇,但美元今后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不会丧失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因为美国经济规模依然居世界之首,是主要出口国,并拥有流动性最强的金融市场。
” 问:人民币何时会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之前美元还没有什么地位,但从一战结束后的1925年开始超越英镑。
从人民币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可以在10年内具备和美元竞争的能力。
中国政府也制定了2020年之前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目标。
要想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必须开放资本市场并提供丰富的流动性。
这样,中国政府就很难维持以干预汇率和金融市场为基础的增长政策。
因此关于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问题,中国领导班子还需要一些准备的时间。
” 问: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后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国际储备货币的位置只有一个的想法是错误的。
当国际储备货币只有一种货币时,如果国际储备货币发生动摇,世界经济也会随之陷入动荡局面。
但如果建立多极化货币体系,就可以回避这种风险。
如果人民币和欧元一起构成国际储备货币的一个支柱,世界金融市场将比现在更加稳定。
就韩国而言,可以使用人民币来代替美元,没有什么坏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