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有131年历史的胶卷业巨头伊士曼柯达公司19日向美国纽约南区法院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图为,2006年9月在德国科隆举行的科隆世界影像博览会(Photokina)上,人们正在围观柯达展区。
照片=新华社、NEWSIS
“胶片业霸主”柯达损落。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伊士曼柯达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安东尼奥•佩雷兹19日向美国纽约南区法院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他在当天的声明中说:“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对联邦《破产法》第11章的相关条款进行分析后一致认为,申请破产保护是有益于柯达未来的必要且正确的措施。
” 根据《破产法》第11章提交破产保护申请,企业偿债将被中止,同时通过抛售资产,让企业完成重组。
如果债权团接受企业提交法院的偿还计划,就将进入清理债务程序。
破产公司仍可照常运营,公司管理层继续负责公司的日常业务。
路透社报道说,柯达将获得花旗集团提供的9.5亿美元18个月期信贷支持。
除柯达总部及美国国内子公司外,国外子公司将不受此次申请破产保护的约束。
拥有131年历史的柯达成立于1881年,创始人是伊士曼。
1884年,伊士曼发明胶卷,1888年操作简便,便于携带的柯达相机问世,引起轰动。
到1976年柯达在美国胶卷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0%,相机市场占有率也达到85%,成为名符其实的胶卷和相机业巨头。
柯达的没落始于未能顺应影像技术从模拟过渡到数字的趋势。
因为不愿放弃抢占市场的事业,没能看清未来发展趋势。
柯达在1975年率先开发出数码相机技术。
但因为担心冲击主要产品的胶片市场,没有积极推进数码相机的开发和营销。
1981年,索尼推出无需胶卷的数码相机“MAVICA”,但当时柯达经营班子把数码相机当作对自己的威胁,而不是机遇。
因为当时柯达在美国胶卷市场占据着80%的份额。
但消费者把目光逐渐转向了数码相机。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赞助商之一的富士胶片向美国市场推出了廉价的胶卷,抢夺柯达的市场占有率,这也是柯达走向衰败的原因。
柯达的营业利润从1996年的159.7亿美元锐减至1997年的143.6亿美元,缩水10%以上。
柯达到2005年还是胶片业的龙头老大,但数码相机已成大势所趋,仅依靠胶片的柯达的发展面临瓶颈。
有人说,胶卷相机时代落幕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唯独柯达不知道。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目前,柯达的总资产为51亿美元,但债务为67.5亿美元,资不抵债。
柯达将富事高商务咨询公司副总裁纳波利任命为企业重组最高负责人,欲起死回生。
佩雷兹说:“申请破产保护将让柯达能够发挥所拥有资产的最大价值。
”表现出东山再起的意志。
但《华尔街日报》称,在没有特别的事业项目的情况下,能否成功东山再起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