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钢铁行业目前大刀阔斧进行结构调整。
这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过后需求严重低迷。
因供应过剩和收益下跌而饱受煎熬的世界钢铁企业为了生存正在苦苦挣扎。
特别是,以韩、中、日三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成为钢铁结构调整的核心地区。
这是因为三国钢铁企业在过去的3、4年里,为了提高竞争力扩大了生产能力。
虽然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仍很难消化庞大的产量。
POSCO总裁郑俊阳本月12日在新年祝贺仪式上表示:“韩国、中国和日本已供过于求,有必要进行结构调整。
最先进行结构调整的国家将会是中国。
”

▲中国杭州一家钢铁公司的工人正在作业。
因需求不振和产量过剩导致收益性恶化,世界钢铁企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
照片=路透社
但问题是,面临结构调整的中国钢铁企业很可能以低价产品攻击韩国市场。
韩国钢铁业认为,大量中国钢铁产品已经进入韩国市场。
韩国钢铁企业针对中国和日本钢铁企业提出反倾销诉讼的原因也在于此。
◇中国钢铁过剩量将达2亿吨以上中国钢铁产量2003年为2.2亿吨,此后以年均4000万吨的速度增加,到去年达到6.83亿吨。
得益于中国经济在过去10年里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每年出现一家相当于POSCO的超大型钢铁企业。
但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钢铁企业遭受巨大打击。
因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且带动钢铁产业的建设行业景气低迷。
中国钢铁企业去年的平均营业利润降至1%多。
今年也将出现2亿吨以上的过剩量,导致收益性进一步恶化。
日本和韩国的情况也不乐观。
日本的钢铁产量因去年发生的大地震减少2.7%。
截至今年上半年,仍将保持负增长。
开工率也降至70%多。
如果提高开工率,会因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降,因此减少产量。
截至目前,韩国的钢铁产品存库量也达到125万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HMC投资证券分析师朴铉旭(音)在报告中称:“全球钢铁企业的平均开工率仅为70%多,过剩问题十分严重。
因钢铁企业的股价下跌,通过并购(M&A)进行结构调整的可能性增大。
”◇中国和日本企业出现并购动向 在中国政府的主导下,中国钢铁企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
中国政府去年年末发表了《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主要内容为,在今后5年里,关闭年产量仅为50万至60万吨的陈旧设备,并将前十大企业的生产比重从去年的48.6%提高至2015年的60%。
据悉,根据该规划,中国第一钢铁企业——河北钢铁通过有偿增资筹备了进行并购所需的160.15亿元人民币。
有人称,河北钢铁和中国第6大钢铁企业——首钢集团,很有可能通过合并形成年产量接近1亿吨的超大型钢铁企业。
日本早早就展开了行动。
日本最大的钢铁企业新日本制铁去年10月和日本第3大钢铁企业住友金属合并后,成为年产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钢铁企业。
两家公司当初表示,截至今年10月结束合并事宜。
但为了将协同效果最大化,比原计划提前1年完成了合并。
◇韩国和中日企业在东南亚难免竞争目前大多预测,中国和日本企业的结构调整,暂时对韩国企业有利。
这是因为,如果积极推出低价产品的小企业消失,钢铁价格的变动性有可能性会减少。
但是中国和日本钢铁企业通过大型化提高产品竞争力后,有可能成为韩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实际上,中国正在瞄准韩国和亚洲市场推进扩大钢铁材料出口战略。
向用于出口的东部沿海地区的钢铁企业积极进行设备投资,另外,出口产品也从低级为主转变为以中、高级为主。
POSCO经营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金昌道(音)表示:“中国扩大高品质铁矿石进口量也是因为中国钢铁产品逐渐走向高级化。
”日本企业也在积极进军海外。
新日本制铁在越南东南部地区建设的建筑钢材制造工厂于去年9月末竣工。
此外,新日本制铁还在泰国建设汽车用钢板工厂,计划于2013年竣工。
JFE钢铁正在集中扩大泰国和中国当地的生产设施。
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是日本企业虎视眈眈的市场。
这些地区是POSCO去年为进军海外而选定的重点攻占地区。
因此,今后韩日企业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将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