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纺织企业东丽公司去年在韩国庆北龟尾市举行了碳纤维工厂动工仪式,并决定在2020年之前投资1.3万亿韩元。
该公司要将韩国打造成世界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
在韩国,因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可以免关税向世界主要国家出口产品,这是东丽公司在韩国进行大规模投资的主要原因。
东丽公司表示:“考虑到可以轻松向三星、现代汽车等韩国主要企业供货,而且还能享受到韩欧、韩美FTA的免关税效果,今后还有望享受到韩中FTA等带来的利益。
”`目前在中国生产汽车零配件和工业工具等产品的美国I公司计划今年向韩国投资5000万美元。
因为中国的人工费和税金大幅上涨,导致工厂运营费用激增,所以考虑转移到韩国。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司(KOTRA)的一位有关负责人表示:“I公司原来想把工厂迁到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但考虑到韩美FTA生效后可以免关税向美国出口产品,所以改变心意想转移到韩国。
”

▲KOTRA去年在首尔市内一家酒店举办的“外商投资周(Foreign Investment Week)”活动中,外国企业正在进行有关在韩国投资的咨询。
照片=KOTRA提供
◇美国企业考虑在韩国建厂韩美FTA 15日生效后,美国、日本等外国企业开始积极考虑向韩国投资。
继欧盟、东盟后,又可以同美国进行无关税交易的韩国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企业生产基地。
KOTRA表示:“对国外贸易官最近接到的有关韩美FTA生效后的投资咨询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只是美国企业,为回避日元升值和电力困境而谋求进军国外的日本企业也表现出极大的投资兴趣。
”美国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韩国,将韩国视为代替中国和东南亚的生产基地。
生产移动散热器和空调的美国P公司目前正在韩国物色建设工厂的用地。
P公司一直从韩国以及越南等地进口零配件,然后在美国生产成品。
P公司的一位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韩国建厂可以节省人工费和物流费等成本。
刚开始考虑过中国,但韩国与美国、欧盟都签署了FTA,这一点对美国和欧盟市场所占比重很大的本公司来说很有吸引力。
”美国企业还高度关注法律、会计等服务市场的开放。
韩国法务部6日面向美国律师事务所受理外国法律顾问资格认可的预备审查申请后,Paul Hastings、Ropes & Gray等7家美国律师事务所申请接受审查。
这些律师事务所通过预备审查和正式审查后,将在韩国成立办公室,提供美国法律相关咨询等法律服务。
◇日企因地震和电力不足而纷纷进军韩国谋求进军韩国的日本企业大幅增加。
这是因为两国地理位置较近,人工费、电费、税金等各种费用也低于日本,而且在向美国和欧盟等地出口时还能享受到免关税效果。
石化企业“帝人”计划今年6月启动在忠清南道牙山市建立的锂离子电池核心零配件——电池分离膜工厂(资本达70亿韩元)。
生产特殊碳素产品的“IBIDEN”决定投资2000亿韩元,在庆北浦项市建立工厂,并从明年开始正式投产。
另外,三星、LG、现代汽车等韩国需求企业的地位不断提高也是日本零配件、原材料企业掀起进军韩国热潮的一个原因,再加上受去年大地震的影响,这些企业也希望将生产据点转移到几乎不必担心地震的韩国。
◇中国企业的投资意向相对消极对于可以享受到韩美FTA利益的韩国投资,中国企业的态度有些消极。
KOTRA指出:“中国对韩国的投资最近几年里主要集中在旅游、度假村开发等服务领域,不太关注通过制造业投资扩大出口。
” KOTRA市场调查室室长尹在天说:“韩美FTA是一个绝佳机遇,不仅能提高韩国的出口竞争力,还能提高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继韩欧FTA后,韩美FTA也生效,韩国因此而获得了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的巨大杠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