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日企焕然一新 舍故地奔生存新路

朝鲜日报东京特派记者 车学峰

查看韩文原文

▲今年2月在东京,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左)与提拔自己的前任CEO霍华德•斯金格并排而坐,举行就任记者会。
照片=彭博社


日本招牌电子企业去年经历了黑暗一年。
但今年2月份,这些企业股指上涨了20%。
虽然索尼(2200日元)和松下(7800日元)出现巨额亏损,但股价依然上涨,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投资者认为,比起海外市场更加重视内需市场、比起收益更加重视雇佣、比起实力更加重视论资排辈的日本特有的企业经营文化已开始发生变化。

上述企业的新任首席执行官(CEO)均为50多岁。
在重视论资排辈的日本,有人甚至表示序列开始遭到破坏。
松下新任总裁津贺一宏比前任总裁大坪文雄年轻10岁以上,而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与前CEO霍华德•斯金格几乎相差20岁。
日本企业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CEO的年龄上。
因日元升值、大地震、核电站事故导致电力不足、韩国企业的跃进等面临绝境的日本企业,为了生存正在进行全方位的变身。
◇日企不再进行“爱国性生产”日本企业开始将生产线迁移至海外。
期间,日本企业为了维持国内工作岗位一直承受成本竞争力的损失,但最终还是举起了白旗。
丰田最近决定,将原先在日本生产的混合动力车“汉兰达”每年在美国印第安纳生产5万辆。
零配件供应商也从日本企业转变为韩国和中国等海外企业,谋求多元化。
日产决定,从2014年开始在海外工厂年产50万辆汽车销往新兴国家。
此外,为了提高成本竞争力,决定将当地的零配件采购比率提高至90%。
这些企业主张:“比起为保持国内雇佣最终走向灭亡,倒不如转移到海外赚取更多的钱,这样更有助于国家利益。
”◇向百货商店式事业结构“动刀”不讲人情世故的美国式结构调整也拉开了帷幕。
一直以来,日本企业设立数百家子公司,以盈利部门支援亏损部门的方式维持企业经营,而如今这种经营方式已被淘汰。
最近,松下将液晶显示器(LCD)和等离子显示器(PDP)面板生产工厂由原先的5个分别减至1个,并决定集中于环境、能源部门。
此外,东芝也到最近为止关闭了日本国内10家工厂,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上任后也当即宣布将出售化学部门。
针对非主力行业的委托生产和对外国企业的并购也大幅增加。
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等所有事业,全部由自己完成的日本惯有的生产方式和日本式纯血主义导致日本企业走向没落,为此正在进行自我反省。
实际上,日本企业去年并购海外企业的规模达到684亿美元,比前年增加了78%,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快速时尚企业优衣库继英语公用化后,决定招聘时不论国籍。
仅依赖于日本内需市场的零售和餐饮企业也开始将目光转移至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日本零售企业ION最近进军越南,并称截至2020年将海外销售比重提高至50%以上。
日本盖饭连锁店“吉野家”和快递公司也纷纷进军海外市场。
三星经济研究所在最近发表的报告中对此表示:“日本企业为构建全球生产体系,正在积极收购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企业。
今后将成为韩国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LG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志平(音)表示:“日本汽车企业得益于海外生产,今年将全面恢复。
而电子企业也正从城市基础设施等新领域中摸索出路。
日本企业不会轻易没落。


输入 : 2012-03-29 17:08  |  更新 : 2012-03-29 17:08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