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王国索尼的衰落很好地反映了没有主人的日本式法人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索尼开始走向衰落是在第五任总裁大贺典雄任职时期。
大贺典雄陆续推出CD播放器、PS机(游戏机)等畅销产品,建立了索尼的黄金期。
但他同时进军音乐、电影产业,为收购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投入巨额资金,结果随着泡沫的破灭,让索尼陷入债务泥潭。
这笔债务对他物色自己的接班人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1995年大贺典雄辞去总裁职务,并将出井伸之任命为总裁,让人大跌眼镜。
出井伸之擅长管理,但对索尼的核心事业电子领域完全是门外汉。
在出井伸之上任之前,索尼一直保留技术者和营销精英轮流担任总裁的传统。
作为营销专家,大贺典雄也希望将技术出身人士任命为接班总裁,但因为自己留下的负债烂摊子,不得不放弃14名高管,将“管理通”出井伸之任命为首席执行官(CEO)。

▲大贺典雄、出井伸之、斯金格、平井一夫(左起)。
出井伸之根据当时的网络热潮,制定了把网络和索尼的电子产品连接起来的数码梦想(Digital Dream Kits)战略。
但索尼只不过是电子产品制造商,并不具备网络基础技术。
这一战略遭到公司资深技术人员和高管们的强烈反对,内部矛盾日益加深。
就在这时索尼冲击不期而至。
2003年结算中,电子部门亏损1.5万亿日元。
“技术索尼”神话瞬间被打破,内部不和情况首次被媒体曝光。
最终出井伸之在2005年与副总裁安腾国威共同辞职。
但索尼的不幸并没有就此结束。
出井伸之也将意想不到的人物任命为总裁。
他就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前制片人、曾任索尼美国分公司总经理的斯金格。
出井伸之任命斯金格是为了打散凡事反对自己的日本人经营班子,建立新一代经营班子,但他的这一算盘化为泡影。
斯金格把索尼从技术王国逐渐打造成以电影、音乐为主的企业。
因为轻视技术,核心技术人员纷纷离职,随身听(Walkman)、特丽珑电视等索尼创新产品也丧失了研发动力。
甚至发生了电池爆炸等质量问题。
电子部门的亏损如滚雪球般增大,超过了电影、音乐、金融事业的利润,整个公司也陷入债务泥潭。
上月,51岁的平井一夫接过了斯金格的衣钵。
平井一夫被称为小斯金格,曾在索尼音乐美国分公司工作,对技术也是门外汉。
平井一夫也把音乐、电影、金融视为索尼的核心事业,但他很清楚如果不恢复电子部门,就不可能重建索尼,所以推出了大力培养尚有竞争力的数码相机、游戏机、手机的战略。
但问题是电视机事业。
目前,索尼已无核心技术可言,就连液晶面板也要从三星电子采购,而且在出井伸之和斯金格任职时,电视机部门的核心技术人员大多已经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