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全球经济乏力 中国恐难当“救星”

朝鲜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 崔有植

查看韩文原文

全球经济深受源自希腊的冲击。
然而“增长引擎”中国经济低迷,更使得全球经济难上加难。
2008年源自美国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时,唯独中国高奏凯歌,为全球经济发挥了缓冲作用。
但是此次中国陷入“三大困境”,分身乏术。
在围绕扶持经济和通货膨胀、出口和内需、增长和分配的争论中,拿不出妙计。
中国于本月12日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二次,但目前中国市场反应平平。
市场认为,经济迅速下滑,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有什么用?中国新华社也指出,单纯放宽货币政策能发挥多大积极效果还要继续观望。
原来预测今年第一季度(1月至3月)会触底反弹的中国经济进入第二季度后,仍未摆脱下滑势头。
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出口、投资和消费全部呈下滑趋势。
重要统计指标之一的用电量,今年4月仅同期增加了3.7%。
雪上加霜的是,源自希腊的欧元区危机出现重演的征兆,这使中国的出口再次阴云密布。
中国国内外专家已不再提“第一季度触底反弹”。
相反,到第三季度经济才会触底的悲观预测不断出现。
BoA美林将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从原来的8.5%修改为7.6%。
这意味着被中国视为马其诺防线的“保八”目标宣告瓦解。
光大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盛宏清表示:“经济下滑压力很明显。
第二季度增长率将降至7.5%,第三季度才会触底。
①景气和物价很多中国国内外专家预测中国政府会从年初开始推行经济扶持政策以应对这种局面。
还有人预测中国政府会下调利率。
但今年2月份以后的三个月里,中国政府只下调了一次存款准备金率,除此之外没有采取任何对策。
今年是中国十年一度的权力更替期,这一点也不容忽视。
在今年10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为最高领导人的第五代最高领导班子即将上台。
迎来权力更替期的中国当局今年最大的政策目标就是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的基础便是物价稳定。
中国央行人民银行确认了4月份物价上涨率为3.4%,保持在稳定水平后,才于本月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
房地产市场也被严重束缚。
中国当局对通货膨胀深感一种恐惧。
即,物价飙升时期,社会不稳定状况就会严重。
1989年发生天安门事件的主要原因就是年物价上涨率超过18%。
北京外交界的一位经济分析家指出:“过去迎来权力更替期时,中国政府也是避免推行新政策,致力于稳定物价。
今年虽然出现经济下滑现象,但很难像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时那样推行大规模经济扶持政策。
②出口和内需中国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通过扩大内需来弥补出口减少并非易事。
中国在过去几年里一直高呼要将经济发展模式转向以内需为主,但内需的两大核心支柱投资和消费都不令人满意。
过去10年里一直保持在25%至30%的投资增加率今年4月降至20.2%。
再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推行了规模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扶持政策,在此过程中陷入债务泥潭的中国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也大幅减弱。
而且一直保持稳定的消费增长率也于今年4月跌至14.1%。
中国政府于本月16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主持下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决定补贴363亿元人民币财政,以促进节能家电的消费。
也就是说,去年年底结束的家电补贴政策再次被搬了出来。
③增长和分配权力更替期即将到来之际,围绕增长和分配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
左派阵营主张持续推进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打造的“重庆模式”。
即,扩大以国营企业为中心的中国式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加强分配。
而右派则抨击这是“大众迎合主义”,主张通过国营企业民营化、加强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把饼做大。
北京政法大学的一位教授表示:“虽然薄熙来已经倒台,但中国国内仍然有人支持他。
今年年底上台的新一届最高领导班子将就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艰难选择。


输入 : 2012-05-23 16:25  |  更新 : 2012-05-23 16:25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