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日科学界:韩火箭技术还在60年代水平

失败研究:韩国火箭技术为何落后<1>经济和安全损失

李永完

查看韩文原文

▲2006年9月22日,搭载太阳探测卫星的日本固体燃料火箭M5发射升空。
照片=JAXA提供


本月17日,搭载韩国“阿里郎3号”卫星的日本H2A火箭发射的前一天,日本媒体援引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有关人士的话报道说:“韩国的火箭技术只有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
”也就是说,韩国在自主开发和引入技术之间摇摆不定,结果韩国的火箭技术至今仍停留在日本刚刚启动卫星发射火箭开发的上世纪60年代水平。
日本18日将“阿里郎3号”成功送入太空,摘掉了“日本火箭只能用来发射国内卫星”的帽子,正式涉足为其他国家发射卫星的代理服务市场。
日本一方面独自研发火箭技术,另一方面积极引入海外技术,成功跻身火箭先进国家行列。
1955年4月,东京大学教授丝川英夫水平试射了一枚长约30厘米的铅笔型固体燃料火箭,拉开了日本火箭开发序幕。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丝川英夫为日本火箭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本经过4次发射失败后,在1970年用L-4S-5运载火箭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成功送入太空轨道。
日本也成为第四个用自主开发的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
2003年日本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射了小行星探测器“丝川”,以纪念“日本火箭之父”丝川英夫的伟绩。
日本运载火箭的另一轴心是从美国引入技术的液体燃料火箭。
1967年,时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和美国总统约翰逊就联合开发宇宙达成协议,日本从美国引入三角洲火箭技术,开发出3级N系列火箭。
今年年初访韩的三菱重工宇宙部门责任副总经理浅田正一郎说:“当时美国受阿波罗11号登月的鼓舞,认为向日本转让技术也没有问题。
日本不仅获得设计图和相关软件,而且美国技术人员亲自到日本提供技术指导。
”日本以N火箭技术为基础推进液体火箭国产化,1994年自主开发出H2火箭。
京都大学特聘教授中野不二男最近在国内举行的研讨会上表示:“H2火箭以液体燃料为主燃料,把固体燃料作为辅助燃料。
利用两者的优点成功实现了国产化。



输入 : 2012-05-24 11:54  |  更新 : 2012-05-24 11:54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