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庭主妇崔某看到报纸上的一条新闻后吓了一跳。
她看到报纸头版上刊登着熊津豪威将被中国企业收购的新闻。
熊津豪威是韩国最大的净水器生产企业。
在主妇之间,熊津豪威的知名度不亚于三星电子和LG电子。
崔某一家使用的净水器、空气净化器、智能坐便、软化机也都是熊津豪威的产品。
熊津豪威的服务人员定期上门清洗空气净化器。
崔某说:“如果熊津豪威被中国企业收购,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享受上门服务。
”海尔欲收购大宇电子最近中国企业看好韩国企业。
熊津豪威、KakaoTalk等韩国知名企业都成收购目标。
最近,中国电子企业康佳欲收购的熊津豪威是韩国最大的净水器生产企业。
KakaoTalk则是韩国最大的移动即时通企业,国内用户人数超过4200万名。
今年4月中国IT企业腾讯购买了KakaoTalk的股份。
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的康佳是一家综合性电子企业,生产范围包括电视机、手机、机顶盒、冰箱、洗衣机、电饭锅、豆浆机等,从IT产品到生活家电一应俱全。
在海外则以“Konka”的英文名更加闻名。
康佳成立于邓小平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是第一家中外合资家电企业,中国大陆和香港分别拥有51%和49%的股份。
其最大股东是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的投资企业华侨城集团。
实际上是中国国有企业要收购熊津豪威。
据悉,康佳计划斥资约1.15万亿韩元收购熊津豪威31.8%的股份。
康佳和熊津计划在海外成立持股率分别为55%和45%的特殊目的公司(SPC)来收购熊津豪威,并分别负责中国事业和韩国事业。
腾讯在今年4月斥资720亿韩元收购KakaoTalk13.8%的股份,成为KakaoTalk第二大股东。
中国著名IT首席执行官(CEO)马化腾率领的腾讯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移动即时通软件企业。
腾讯的即时通软件QQ用户已超过7亿人,是中国最大的即时通软件。
腾讯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一经推出就迅速占领市场,大有赶超新浪微博之势。
2011年1月开始提供服务以来,截至今年4月用户人数已突破1亿人。
海尔也加入到挂牌出售的大宇电子的收购行列。
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的海尔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企业。
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冰箱生产企业。
最近被乐天购物收购的Hi-Mart也险些落入海尔手中。
让人联想起2001至2005年的收购热潮最近中国企业收购韩国企业的热潮让人联想起2001至2005年卢武铉政府时期的并购战。
中国政府在2003年把产业政策从“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后,中国企业掀起了收购海外企业的热潮。
过去中国把外国企业“引进国内”,但如今却把本国企业“推出国门”。
根据这一政策,中国IT企业京东方2003年收购了海力士半导体(现SK Hynix)的液晶显示器(LCD)部门HYDIS。
2004年,中国上海汽车战胜另一家中国企业蓝星,收购了陷入经营困境的双龙汽车。
同年9月,中国国营石油公司中化与仁川精油(现现代精油)签署了收购协议,但面对“国家基础产业炼油产业也落入中国手中”的指责声,最终出售告吹。
2005年SK收购仁川精油后,中国企业的并购热有所减退。
尽管当前韩国国内情况远没有严重到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援助的程度,但中国企业的并购又开始大幅增加。
尤其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发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表示“为确保竞争力,将以大企业为中心推进结构改组,并积极支持全球并购”后,呈更猛烈之势。
如今中国资本的影响力已经扩大到了韩国产业的根基——电子和IT行业。
“熊津豪威环保技术充满魅力”如果按计划收购熊津豪威,康佳集团可能会大幅增强产品种类。
庆熙大学中国经营学系客座教授全炳瑞表示:“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导致的土壤、空气、水等领域的环境污染问题比想象得更加严重。
因此中国企业而言,像熊津豪威这样拥有环保技术的企业极具魅力。
”20世纪90年代,康佳集团经历了全盛时期,并于1992年在深圳证券市场上市。
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1995年曾让访中的古巴前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参观了康佳集团的生产线。
这和去年访问中国的前北韩国防委员长金正日参观南京熊猫电子如出一辙。
但进入21世纪以后,康佳集团的增长速度不及海尔、华为、海信、美的等竞争企业。
主力产品——电视机的市场占有率现在也不敌海信、创维、长虹、TCL等品牌。
康佳集团去年的销售额为3.7万亿韩元左右,仅为华为和海尔的十分之一。
相反,中国电视市场上的龙头老大海信集团则于2006年收购了科龙集团26.4%的股份,长虹也于同年收购了白色家电企业美菱集团20%的股份。
2008年,美的集团收购了小天鹅24%的股份。
在中国国内的并购战中虽然没有看到康佳的身影,但此次却传出了收购韩国企业熊津豪威的消息。
熊津豪威曾于2003年和海尔集团签署了合作销售的谅解备忘录(MOU),有过和中国企业携手合作的经历。
双方的合作方式是,熊津集团向海尔提供净水器和智能坐便等产品,海尔向熊津提供洗碗机、冰箱、洗衣机等产品。
据业内预测,如果康佳成功并购熊津豪威,双方将长期保持这种合作关系。
康佳可以利用韩国最大上门推销组织——熊津豪威的“CODY”(1.4万人)绕开三星电子和LG电子的牵制。
三星电子和LG电子等制造商都运营专属代理店和售后服务(AS)店,在韩国家电零售市场的这种封闭结构的影响下,中国电子企业虽然每次都展开价格攻势,但总是以失败告终。
“人民币彰显威力”

▲收购KakaoTalk 股份的腾讯微信。
目前,韩国业界和学界等正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企业收购韩国企业的原因。
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资金雄厚。
全炳瑞指出:“中国企业借美国和欧洲企业没有余力之机开展并购依靠的是人民币的力量。
中国企业开展并购的对象不只是韩国企业。
从全世界范围看,韩国企业属于比较少的。
”台湾鸿海集团今年3月收购了日本夏普10%的股份。
鸿海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IT代工企业,通过在中国大陆的子公司富士康生产iPhone、ipad。
中国电子产品零售商苏宁电器2009年收购了日本家电零售企业Laox的股份。
海尔集团去年收购了日本三洋的白色家电部门。
收购韩国企业所用资金比日本企业少。
因为日本企业因日元价值居高不下而身价倍涨。
高丽大学经营学系教授金益洙(音)表示:“人民币升值而韩元相对贬值,使韩国企业身价大幅缩水。
”据评价,在信息通讯(IT)相关的智能手机、网络、移动游戏、保安用品等行业,韩国企业拥有超越日本企业的技术力量和经验。
金益洙表示:“对于能源等风险较大的行业,中国不惜由政府出面通过进出口银行等提供并购外企所需的资金援助。
”另一个原因是容易收集有关企业并购的信息。
在首尔汝矣岛证券街工作的中国籍金融人才超过100人。
帮助企业并购的中国朝鲜族律师等法律人才也应有尽有。
另外,收购韩国企业的情绪负担比日本企业要轻。
这是因为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存在纠纷。
全炳瑞指出:“因为资金雄厚,中国企业的并购步伐将会加速,不会放慢。
”“应考虑技术外泄等产业影响”有人对中国企业并购韩国企业的巨大浪潮提出了警告。
双龙汽车2004年10月被上海汽车收购后,立刻卷入技术外泄争议。
虽然2010年又被印度马恒达公司收购,但解雇者复职问题等收购后遗症依然存在。
2003年收购HYDIS的京东方在获得HYDIS的技术后,于4年后的2006年9月将其转让。
HYDIS在经历法庭管理程序等周折后,离开京东方,于2008年2月将经营权转让给台湾企业元太科技。
可以说,HYDIS只是从中国大陆企业转移到台湾企业,但同样还是在中华圈企业手中。
2004年被中国游戏企业盛大收购的韩国游戏开发商Actoz Soft也在被收购后,卷入有关知识产权(剽窃)的法律纠纷。
总部设在上海的盛大集团原本只是以系列网游《传奇》著称的Actoz Soft的中方发行公司,但盛大总裁陈天桥2004年通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壮大企业规模后,收购了Actoz Soft。
金益洙指出:“国家无法阻止民间企业之间的合同。
但如果认为有可能像出售Actoz Soft时那样,导致网游技术等特定技术全面转移到国外,对整个韩国产业造成影响,就要对官员乃至民间专家进行严格审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