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提名演讲后和支持者们一起鼓掌。
照片=美联社
“笨蛋,问题在经济!”这是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1992年亮相时提出的选举口号。
克林顿这一口号的核心是,同性恋、堕胎、携带枪支、非法移民、外交问题都不重要,只有经济才是决定选举胜负的关键词。
实际上,不只是1992年选举,历届总统选举中经济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意识形态和发展蓝图的提出与实现并不重要,能否让国民过得好才是胜败的关键所在。
位于纽约的非营利团体“美国经济咨商局(www.conference-board.org)”在“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这个框架下,解释了经济和当选总统可能性之间的函数关系。
指数越高,意味着选民对经济越乐观。
美国经济咨商局对1972年以来的九次总统选举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消费者信心指数低于90的情况下,没有一位现任总统能够成功连任。
只要低于90就意味着将有新人入主白宫,这是一个“铁的定律”。
以前总统吉米•卡特为例,选举之前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仅为74,在未能连任的总统中处于最低水平。
而成功连任的前总统里根、克林顿,选举之前的消费者信心指数都超过了90。
最有趣的是奥巴马的情况。
8月28日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仅为60.6。
这和7月份的65.4相比又下降了5个点左右。
这不仅是奥巴马2008年执政后最糟糕的状况,也是1972年实施这项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种凄惨状况不禁使人想起失败总统的代名词卡特。
后现代政治登场由于经济持续低迷,奥巴马的支持率不断下滑。
据盖洛普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执政初期的2009年1月,奥巴马的支持率达到75%。
一年后的2010年,支持率跌至警戒水位。
而执政第44个月,即今年8月的支持率仅为45%。
这意味着奥巴马无法成为代表美国人的总统人选。
无论是经济和连任之间的函数关系,还是支持率,似乎都说明奥巴马绝对不会当选。
在距离投票只有50多天的情况下,经济不可能突然好转。
因此,笼罩在奥巴马头上的阴云似乎愈积愈厚。
然而,现实状况却截然相反。
据盖洛普公司8月中旬以1033名成年人为对象实施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就“谁会当选下届总统”的问题,58%的人认为是奥巴马,36%认为是罗姆尼。
这一结果和5月份的调查结果(奥巴马56%,罗姆尼36%)相比更有利于奥巴马。
他们认为,虽然经济萧条,支持率也低,但奥巴马还是会继续留在总统的位置上。
从中可以看出美国人产生了理性上反对但感性上赞同的矛盾心理。
美国人对奥巴马的“矛盾心理”现在成为美国政治学者们思考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政治的相关研究主题。
就后现代主义政治而言,只要表现出新的色彩,发出从未有过的声音,就具有政治正当性。
如果政治的目的不是为国家和国民谋求利益,而是获得个人人气,也可以将其视为大众迎合主义政治。
有趣的是,奥巴马从2008年参加大选时开始就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候选人。
因为他是在很多方面创造历史的候选人。
8月9日的《华尔街日报》用“后现代主义总统”这一头衔抨击了没有业绩的总统。
该报道指出,“他否定客观事实、把所有一切视为相对真理,同时依靠(新的)解释垄断价值。
”该报道还间接指责称,他在学校教的时间太长,结果用后现代主义的方式理解政治。
美国选民的矛盾 国民的矛盾心态可以说是符合前所未有的、21世纪后现代主义总统的新价值标准造成的。
具体业绩和冷酷的现实没有成为变数。
对于在单亲母亲抚养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出现不符合逻辑的判断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和父母对待学习好的模范生长子和问题不断的老幺的心理是一样的。
如果身为模范生的老大考不到第一名,可以生气甚至训斥。
而问题不断的老幺则不同,如果发火只会让他们惹出父母难以承担的更大问题。
如果是有耐心的父母,不会在问题发生时不断做出反应,而是会耐心等待出现好结果的时候。
别人越是批评自己孩子的恶行,他们越是胳膊肘往里拐。
奥巴马上台时,大部分美国人给这位黑人总统送上了掌声。
他们认为,黑人当选总统不仅是奥巴马个人的荣誉,更是创造新历史的美国人的胜利和伟业。
如果在奥巴马执政4年后将其抛弃等于是往自己脸上吐口水。
有主张称,有关奥巴马的矛盾现象和接受问卷调查的人们的“伪善”有很深的关系。
在市中心或学校骂奥巴马会被视为种族歧视主义者,或者给人留下妨碍进步的丑恶印象。
正如我们从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看到的那样,有人指责华尔街高管,但却没有一个人指责接受华尔街提供的大规模选举资金的奥巴马。
有评价称,占领华尔街运动本身就是“后现代主义学生运动”,但指责奥巴马却被视为逆时代潮流而动的行为。
这样会被打上保守主义的象征茶党成员,甚至是种族歧视主义者或同性恋反对者的烙印,遭到排挤。
奥巴马支持率和信心指数形成反比因为这些原因,即使对奥巴马失望,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不能说要选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
共和党支持者说,“奥巴马必定连任”说法的背后有很多虚数。
但也不能断言那些是夹杂着伪善的虚数。
因为这些人会看周围人的态度,只要情况稍微改善,就会把选票投给奥巴马。
即,做得好就为其疯狂,做不好就放弃。
不知从何时开始,奥巴马变成了信仰的对象。
在8月30日的共和党全党大会上,罗姆尼让大家比较情况和4年前相比有何不同、恶化了多少。
这和1980年候选人里根针对卡特提出的“大家认为情况比4年前好了多少”的口号如出一辙。
反对罗姆尼的人指责称,不提出共和党政策,只想通过对奥巴马的负面攻击获得选票。
面对和信心指数逆行的后现代主义总统,罗姆尼与其说突出自己的优点,不如说强调奥巴马到底是何许人或许更有效。
关键不在于罗姆尼做得好不好。
国民对奥巴马的后现代主义政治的洞悉程度将成为11月总统选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