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所占规模将从去年年末的2万亿元人民币激增至2014年的10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贸易总额中人民币结算比重到2014年将超过30%,到2015年中国和新兴国家之间的人民币贸易结算比重有望达到总额的一半。
”朝鲜商业网和资本市场研究院24日在首尔威斯汀朝鲜酒店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论坛上,汇丰银行(HSBC)中国研究代表张志明发表基调演讲时发表了上述言论。
此番言论意味着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速度比预期快。
张志明预测,亚洲国家之间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发行人民币债券、在中国股市上市筹集资金等趋势将大大搞活人民币金融市场。
◇人民币金融市场迅速崛起中国在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全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当时,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发生动摇。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当时提议:“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作为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从而点燃了有关国际储备货币的争议。

▲24日在威斯汀朝鲜酒店举行的中国经济论坛上,汇丰银行中国研究代表张志明正在以人民币国家化为主题发表演讲。
朝鲜日报记者摄影
中国的目标是使人民币达到等同于三大国际储备货币美元、欧元、日元的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亚洲贸易中扩大人民币结算规模。
资本市场研究院研究员安有和(音)表示:“中国今年允许所有出口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并扩大了货币互换对象国,包括澳大利亚(2000亿元人民币)、阿联酋(350亿元人民币)等,这一点有必要关注。
”另外,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购买人民币债券,新兴国家央行也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
人民币作为区域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得到巩固后,又开始走向投资货币阶段。
◇韩国力争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中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却不愿开放资本市场和接受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原因是防止西方金融资本攻击中国国内资本市场。
中国希望在各地构建“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通用性。
这一做法的反响还不错。
韩国、香港、新加坡、英国、台湾、日本、阿联酋、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都在为争取人民币离岸中心而努力。
这是因为人民币结算中心这样的金融中心会聚集资本和人才,推动金融领域发展,对经济非常有利。
如果韩国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韩国金融公司就能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和人民币储蓄、债券、衍生商品等金融交易,从而建立新的收益模式。
这样一来,韩国从21世纪初开始推进但没有取得成果的金融枢纽战略有望再次获得动力。
另外,与中国进行贸易的企业还可以节省用美元结算时的兑换费用。
因为他们可以直接用韩元和人民币进行交易。
就韩国经济而言,可以通过结算货币的多样性来减轻高度依赖美元带来的风险和企业面临的汇率浮动风险。
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金亨泰表示:“韩国每年的对中贸易顺差达到500亿美元,有利于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
”◇人民币国际化时代有何风险?韩国扩大人民币交易也会带来风险。
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幅扩大人民币结算规模,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这样一来,韩国进出口企业的收益不仅会受到美元,还会受到人民币的影响。
在扩大人民币结算规模的过程中,可能会遭到周边国家的反对。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扩大人民币结算规模很有可能受到美国的牵制。
高丽大学经济学教授吴正根(音)表示:“和中国展开世界霸权竞争的美国会强烈反对。
”◎关键词: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是在中国本土以外的地区构建人民币结算和信用交易等人民币金融交易基础的金融体系。
金融中心能聚集人才和资本,会对该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