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大小品牌均涌入 韩户外用品市场竞争白热化

朴秀缵

查看韩文原文

▲首尔现代百货商店狎鸥亭总店地下二层卖场中陈列着儿童户外用品。
照片=新世界提供


韩国户外用品销售额今年有望突破5万亿韩元。
这意味着市场规模比去年扩大了39%,是7年前的5倍。
就在21世纪初期,户外服装还是服装业界的“夹缝市场”。
但今年却飞速增长,在整个服装市场(37.6万亿韩元,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统计)中占13%。
在最近结束的百货商店秋季折扣活动中,虽然女装销量有所减少,但户外服装销量却比去年增加30%以上。
三星时尚研究所分析称:“今年服装市场的最大话题就是户外服装市场的暴发性增长和户外服装潮流向其他服装扩散的现象。
户外服装已经浮升为服装主流。
”即使从全球来看,韩国户外服装市场的增长势头也非常惊人。
美国户外产业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国户外服装、鞋类市场的年销售额约为60亿美元。
据评价,由于韩国户外用品市场的90%集中在登山和徒步服装及鞋类产品,所以仅从户外服装和鞋类市场看,韩国市场继美国之后列世界第二位,人均市场规模列世界第一位。
◇幼儿服装柜台也挂满登山服韩国户外服装市场为何在短期内如此迅速地增长?业界和服装专家认为其原因大致有三种。
首先,韩国全面实施五天工作制后,休闲市场增长。
在此过程中,原本是中老年男性专属活动的登山运动扩大到女性和二、三十岁人群,从而促进了服装市场的增长。
据分析,参与户外活动的人群范围扩大后,在登山用品中寻找“时尚”的需求大幅提高。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只要有一套登山服就够了,但现在一个人会买多套不同季节、不同功能的登山服。
购买户外服装的顾客大幅增加,而且一位顾客购买的服装数量也有所增加。
” 第二是产品竞争力。
随着户外用品市场迅速增长,很多企业聚集而来,从而使新产品竞争比其他服装领域更加激烈,推出的商品也多种多样。
韩国最大户外用品综合卖场okoutdoor目前销售800多个品牌,易买得等大型超市也在每个卖场100至200个户外品牌入店。
最近还出现了针对7、8岁儿童的登山服。
夹克衫20多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200元),T恤6万韩元左右。
一家户外用品企业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初期大都是采用gore-tex面料的外国品牌,但现在国产品牌大幅增加。
像韩国这样可以在短期内自主开发户外用品材料并推出产品的国家很罕见。
”店铺数量激增也是户外用品市场扩大的一个原因。
韩国户外用品企业从2005年左右开始壮大势力,大幅扩大加盟店,所以营业网比其他服装领域增长速度快。
原本以“Olivia Lauren”等女装品牌为主的Sejung集团推出户外品牌“Center Pole”后,短短两个月内开了100家店。



◇户外用品店走进大街小巷户外用品企业中已经出现每年盈利1万多亿韩元的企业。
拥有“The North Face”品牌的永元贸易去年销售额已经接近LG时装。
随着“赚钱相对稳定”的认识不断扩散,服装企业开始争先恐后地投身这个市场。
因此,有人借用象征美国金矿热潮的“淘金热(gold rush)”一词将这种现象称为“户外热(outdoor rush)”。
韩国服装界的龙头老大第一毛织也不例外。
第一毛织今年推出了“Bean Pole”品牌的下属品牌“Bean Pole outdoor”。
其目标是到2015年销售额达到1万亿韩元。
服装界还将户外服装市场比作炸鸡市场。
曾是男人下酒菜的炸鸡成为女性和孩子们的小吃后,市场迅速增长,很多企业投身于这个行业,并为区别于其他产品而推出各种味道的炸鸡,从而使竞争力提高。
市场扩大后私营业者以加盟店形式开炸鸡店,使店铺遍布每个小区的过程和户外服装市场非常相似。
但也有人对飞速增长的市场表示担忧。
他们指出,主导韩国户外市场的国外特许品牌、国外直接进口品牌虽然在初期为扩大市场做出了贡献,但也过分推高了价格。
永元贸易子公司GOLDWIN KOREA销售的“North Face”品牌曾引起高价争议,去年销售额达5000亿韩元,当期净利润为844亿韩元,其中667亿韩元用于分红。
而该公司的销售成本(生产产品所需费用)还不到销售额的一半。
虽然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但领先品牌依然坚守高价政策,在市场营销方面花费资金而不降低价格。
还有人指出市场缺乏多样性。
易买得负责户外用品的李科长说:“户外品牌过于重视以时尚为主的登山服,几乎没有著名品牌推出攀岩服装这种专业性产品。
”有人指出,韩国户外市场经历市场扩大阶段后有望立刻进入成熟期,因此,企业的扩张战略需要改变。
因此有人担心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有些户外用品店会像部分炸鸡店那样,在像雨后春笋般涌出后又面临倒闭危机。


输入 : 2012-10-25 17:49  |  更新 : 2012-10-25 17:49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