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韩或陷入长期萧条 研究日本寻生存之道

琴元燮/Park Yu-yeon

查看韩文原文

“韩国经济有可能会陷入日本式长期不景气。
像1991年至2011年的日本一样,增长率低于1%的严重的经济萧条可能会持续10年以上。
”(友利金融控股CEO报告)“在今后10年里,韩国有可能面临比21世纪头十年里的日本更加严重的增长钝化和资产价值下降的局面。
”(三星生命对外机密报告)“长期不景气会改变经济结构。
就算是通过长时间的经营打下坚实基础的企业,也绝对不能高枕无忧。
长期不景气时代,在日本破产的企业中,3家中就有1家是自创立以来顺利发展30年以上的企业。
”(LG经济研究院报告)韩国经济全面进入低增长局面的认识正在扩散,因此在韩国企业之间掀起了“研究日本”热潮。
因为不但经济增长率跌破4%,而且还同时面临韩元升值、出口放缓、低利率现象、老龄化、低出生率等众多问题,这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日本十分相似。
如果通过研究日本失败的原因寻找韩国经济生存的秘诀,会获得怎样的教训呢?为此,通过国内外专家和研究机构的分析,找出了相同的部分。
①应尽快承认失败美国经济专门日报《华尔街日报》今年3月报道说“日本家电企业犹如即使一直输钱也不愿离开赌桌的赌徒”。
曾经引领全球市场的日本家电业三巨头索尼、松下和夏普仅去年一年就共亏损1.6万亿日元。
索尼因执着于占据优势的显像管电视,在平板电视市场中失去了竞争力。
而早早就把全部希望压在等离子电视上的松下,在明知国际市场趋势已经倾向液晶电视的情况下,仍继续只对等离子电视进行了投资。
目前,等离子电视在全球电视市场上的占有率仅为7%。
POSCO经营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朴用三(音)表示:“日本家电业三巨头因陶醉于过去的光荣,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并一直回避技术革新,因此陷入困境。
如果明知濒于失败却不敢尽快承认,只能灭亡。
”②应致力于商品性的技术革新1995年担任索尼工程师的近藤哲次郎(音)独自拥有400件技术专利。
但其中没有1件技术可进行商品化。
虽然日本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接连建立大型研究所进行技术革新,但只专注于超导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一二十年内都难以取得成果的研究。
LG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志平(音)表示:“研究开发市场上无法出售的商品没有意义。
像把摩擦力强的纤维制造技术用于汽车刹车零配件开发的日本企业日清纺一样,如果好好应用现有的技术,不管多少可以创获收益。
”③不要被假实力迷惑日本制造业的营业利润率在2004年至2007年突然上涨到4%以上。
比上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高出1个百分点。
当时日本企业认为,这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匠人精神”为基础展开的制造业复苏战略取得了成果。
但这只是错觉。
利润率的改善并不是革新的产物。
2005年左右,日元的实际价值降至1985年美日签订《广场协议》 前的水平后出口增加,因此营业利润才会出现好转。
到2008年雷曼事件以后,日元开始升值,日本企业再次陷入困境。
④需要抛弃时应果断抛弃和改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家电三巨头均未能摆脱亏损,但综合电机三巨头日立、东芝、三菱电气却盈利。
双方的差异是,家电三巨头的应对方式只是简单的节约成本,而综合电机三巨头的应对方式是,撤出没有收益性的事业,果断进行改革。
日立、东芝和三菱电气分别扔掉了电视、手机和洗衣机事业。
取而代之的是,利用IT技术运营城市电力、燃气、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基础设施”事业。
三星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李元熙(音)表示:“在长期不景气中依然盈利的日本企业的共同点是,改变事业结构加强向海外进军。



输入 : 2012-11-09 16:40  |  更新 : 2012-11-09 16:40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