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打包走人还是持续发展 在中韩企两大走向

朝鲜日报/撰文=全炳瑞,庆熙大学中国经营学系客座教授

查看韩文原文

习近平执政后,中国的变化对韩国企业的影响大致有两方面。
首先,把中国作为外包生产基地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可能需要在5年内做好撤出准备。
因为中国计划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每年上调20%左右的工资,在第12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内实现工资倍增。
能够承受人工费翻番的企业也许会留下,但承受不了可能就很难继续下去。
其次,把中国作为消费市场进入中国的企业,在未来5年内,可能得益于中国消费者倍增的内需购买力而生意火爆。
中国正在为第12个五年规划设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促进内需举措。
主要内容是,通过提高工资水平、减税和改革所得税制度增加中产阶层的收入。
通过这些举措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加消费规模,到2015年可实现32万亿元人民币的全体产品销售额,比现在增加80%。
对于那些把中国当作消费市场进入中国的企业,这是喜讯,但问题是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如何生存。
瞄准全球唯一两位数增长的中国市场,全球消费品企业纷纷涌入中国。
因此,消费者购买力翻一番的同时竞争激烈的程度可能翻两番。

随着价格竞争日益激烈,可能会出现像中间材料生产企业那样,为节省成本不得不把工厂迁至中国的情况。
如果这样,在韩国有可能出现继半成品后,成品生产基地也迁至中国的第二次产业空洞化现象。
这意味着中国消费增长反而有可能使韩国国内的工作岗位减少。


输入 : 2012-11-12 14:30  |  更新 : 2012-11-12 14:30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