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韩国企业最近在中国和印度市场吃瘪,很多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吐露了攻占这两个市场难度太大,又令人丧失信心。
最常见的疑问是如今两国经济增长缓慢,是否还有未来。
但从宏观经济和市场潜力来看,两国都存在很多机会。
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之前中国和印度的中产阶层消费者人数将达10亿左右,家庭数量将接近3.2亿户。
另外,中印两国的年消费者支出将增加两倍,分别达到6.2万亿和3.6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仅这两个国家就存在“10万亿美元”的巨大商机。
消费激增的动力来自“新兴富裕阶层”。
其中,约达4000万人的两国大学生值得关注。
到2020年的十年里,中印两国大学毕业生将分别达到8300万和5400万,总数超过1亿。
虽然经济暂时处于低迷状态,但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新兴富裕阶层的收入增加会带来储蓄增加、家庭支出增加的良性循环。

▲迈克尔•西尔弗斯坦、?炯竣
另一个顾虑是中国和印度市场拥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很难取得成功。
其真正原因是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艰难的市场,也是需要高难度经营战略的国家。
这两个国家拥有比任何国家都多样的市场和消费群体。
两国消费者可谓是“全球消费者的标准”。
因此,进军中印市场必须推行以市场为先和差别化战略。
这就需要采取趋优消费(trading up)战略或以最低价格提供最大价值的价格战略、以及提高顾客的忠诚度等高水平营销战略。
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企业很难在中印这种市场上生存。
但这两个国家的市场潜力很大。
从今后12个月内有意扩大消费支出的消费者比重来看,美国(11%)、欧洲(8%)、日本(5%)只有10%左右,而中国和印度分别达到36%和19%。
那么,如何在中印两国有效扩大市场?首先要考虑到两国消费者已经非常熟悉跨国企业的攻势,拥有丰富经验,对价格和价值非常敏感。
中国和印度的很多富裕阶层都对过去的贫困生活和逆境记忆犹新。
因此他们不会挥霍无度,而是在购买产品时追求最高价值。
也就是说,他们想要的是既能满足自己需求又符合自己消费能力的产品。
由此看来,“Paisa vasool战略”会很奏效,“Paisa vasool”是印地语,意为“物有所值”。
也就是说,应该通过强烈、有说服力的方式出售物美价廉的产品和价格低廉的小容量产品。
如果成功推出“Paisa vasool”产品,在任何国家都会受到欢迎。
不能再将中国和印度视为单纯的大市场。
应该积极利用这两个市场锻炼企业的基础实力和内功,以推动企业成长为跨国企业。
为此,有几个方面需要检验。
是否在中国和印度安排了最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员?是否树立了3年内稳定增长的商务模式?您和最高决策者以及董事会是否拿出充足时间与中国和印度顾客以及合伙人沟通?企业应该以上述问题为基础针对不同产品和不同地区制定目标和详细计划,并持续大力推进。
另外,对零售领域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因此要有效利用现场消费者反馈的信息。
与此同时,为了推出物美价廉的产品,生产和零售领域也要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