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日,据法新社、《华尔街日报》(WSJ)等报道称,1日,习近平与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举行会谈时称:“目前在中国流行的奥密克戎病毒比德尔塔病毒致命度弱,所以开始了缓解封锁之路。部分地区已经在解除封控。”关于近期在全国举行的白纸示威,他表示:“受到新冠防疫限制的主要是学生和年轻人,过去三年他们受苦了。”香港《明报》预测:“如果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顺利推进,医疗基础设施做好充分准备,可能在明年春节(中国春节)后的2月全面废除‘新冠清零’政策。”
据中国金融界称,中国政府即将公布新的防疫缓和对策“十项方针”。据悉,新方针大幅缩小了核酸检测对象的范围,并允许居家隔离等。据悉,大陆和香港之间的出行限制最快有望自本月10日起解除。目前,由大陆入港无需隔离,可以自由出行活动;但由港返陆者和海外入境者一样,需要进行8天的隔离。据金融界人士称:“这将是中国释放的重开因新冠防疫而关闭的国门的首个信号。”
分析认为,中国之所以迅速改变防疫基调,一是有必要在反防疫示威演变成反体制示威前加以制止,二是经济恶化已经到了难以维系清零政策的地步。中国对于改变防疫路线给出的解释是,“最上层的防疫方针是正确的,但一线实行时存在层层加码的问题”,以此阻断对中央政府的批评。随着防疫缓和基调明确,加之全国上下哀悼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氛围,示威队采取观望态度。
但让人头疼的问题依然存在。11月11日,中国出台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并在石家庄等部分地区试行“共存”,但确诊病例出现激增,几天后又恢复了以封锁为中心的政策。为了避免一个月前的失败重演,中国采取间接诱导政策取代强制手段。举例而言,北京虽大幅放宽住宅封锁和乘坐公共交通等的限制,但仍维持进入室内出示核酸阴性结果的义务。另外,减少城市内的核酸检测点,尽量减少市民的外出。由此,检测的人少了,统计上确诊病例数也会随之减少。
如果调整放宽防疫的速度失败,将导致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量短期内暴增。医学杂志《自然》刊登的美中研究团队的联合分析预测,如果中国在未提高疫苗接种率或未扩充医疗基础设施的情况下放开防疫,死亡病例可能增至150万。研究团队还预测,重症病房的入住需求可能达到收容能力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