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自特斯拉创业初期开始在特斯拉工作了约18年的高级副总裁德鲁·巴格利诺此次也将离开。可见特斯拉内部危机感巨大。对此有分析认为,特斯拉虽然是AI或SW(软件)技术实力出众的IT企业,但作为汽车企业遭遇了瓶颈。
大众、现代·起亚、福特等紧随特斯拉之后的原整车企业在这一领域踌躇后,迅速提高“替代品”混动车的占比,加大内燃车销售力度,开始调整发展速度。但只有电动汽车的特斯拉没有替代品可以销售。2023年底虽时隔四年推出新款车型纯电皮卡“Cybertruck”,但因生产速度缓慢,无法产生实际收益。
特斯拉为了拉升业绩,8月将推出适用凭借IT技术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的“robotaxi”。加上如果在印度推进的当地工厂建设落地,长线有望反弹,但目前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汽车、充电器、电池等启动结构调整
如今,就连全球电动汽车产业排名第一的先驱者特斯拉也开始进行结构调整,舆论担忧汽车业将迎来电动汽车的酷寒期。各大车企都已经在调整速度。大众集团启动结构调整计划到2026年降低100亿欧元(约合14万8500亿韩元)的成本。美国通用(GM)和福特也纷纷推迟投资,推迟电动汽车的上市时间。2020年被寄希望成为“特斯拉对手”并上市的电动汽车初创企业“菲斯克”3月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退市。
而全球电动汽车转换速度最快的中国已经经历过一轮大的结构调整。据彭博社报道,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从2019年的500多家减少至2023年的100多家。
这波调整对电池、充电基建等后方产业的冲击也在持续扩散。当地时间15日,据路透社报道称,全球炼油公司BP在最近几个月里,裁掉了电动汽车充电业务10%的人力。电池企业LG能源解决方案今年一季度营业利润环比减少了一半以上,扣除美国的税额减免(188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85亿元),实际上出现了约31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4亿元)的亏损。SK On一季度预计可能出现2000~4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43~20.86亿元)的亏损。两家公司从去年底就已经开始以海外公司为中心进行裁员和停薪留职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