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内流通企业非常强大,甚至被称为“全球流通企业的坟墓”。但随着2010年代海外市场的大门敞开,消费者开始产生了不满。产生了“在海外能买到便宜的,为什么要在韩国要买贵的”的问题意识。
海外直购是人们对被称为“全球冤大头”的韩国价格的过大利差感到愤怒,想通过出代购费买到更便宜物品的欲望开辟的新流通渠道。如果海外企业阻止韩国消费者的接近,会像进行消费者运动一样开展抗议,寻找在当地代为购买的人等,开拓了海外直购市场。
韩国的海外直购市场从2009年的251万件增加到去年的1.3144亿件,增加了52倍。流通不信任的结构依然没有改变,但海外直购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韩国成为世界直购市场的大户,海外流通业的巨无霸们也纷纷向韩国消费者提供免费配送、简便购买等优惠。不用出代购费,变得方便了,随着选择的增加,海外直购形成了主流趋势。淑明女子大学经营系教授徐镛求说:“像购买奶粉的妈妈和购买音响的大叔这种,完全不同的人在海外直购的主题面前表现出了同质性。在习惯了共享信息的直购族之间,不满扩散的速度也必然会加快。”
流通业界认为,韩国的海外直购市场在2010年代正式启动。2010年前后,美国最大的购物季“黑色星期五”时,直购的方法为大众所知。消费者分享了“在美国买更便宜”的信息,承受了复杂的程序和漫长的配送时间进行直购。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消费者选择海外直购的原因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在韩国要花高价购买”的问题意识。
2012-2013年,海外著名服装品牌以与韩国企业签订合同等为由,阻止在韩国登录网站和使用韩国信用卡,消费者们纷纷站了出来。消费者向海外品牌总部发送抗议电子邮件,展开网上签名运动等集体抗议。最终,美国品牌Polo、金宝贝等允许他们使用韩国的信用卡等,对韩国直购族的集体反对举了白旗。
也有人说,海外直购是不满“把韩国当成冤大头”而创造的市场。韩国品牌也是如此。2011年在韩国售价为300万韩元(人民币1万5930元)的三星和LG电视在美国售价为180万韩元(人民币约9558元),引发了公平性的争议。
为了购买便宜的商品而选择海外直购,至今也没有改变。在中国卖8万韩元(人民币约424.8元)的咖啡磨豆机,在韩国买需要支付38.67万韩元(人民币约2053元)。美国亚马逊售价1.7万韩元(人民币约90.27元)的玩具在韩国的最低价为5万韩元(人民币约265.5元)。威士忌发烧友在海外缴纳了原来价格的2倍以上的税金、配送费等进行直购,但还是比韩国便宜。
海外直购一次配送只要不到150美元(来自美国商品为200美元),就可以免除关税和附加税。韩国国内零售商表示:“关税、附加税加上获得各种安全认证所需的费用、人工费,无法与海外直购进行价格竞争。”也有人指出,海外电商的空袭正在损害韩国产业的生态系统。尽管如此,还是无法获得对消费者的说服力。上班族李某(41岁)说:“这不是消费者们靠支付代购费才打开的海外直购市场吗?政府为我们做过什么?却说为了保护消费者,想阻止海外直购,叫人很生气。”
去年韩国人通过海外直购进行交易的金额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6.7万亿韩元(人民币约306.27亿元)。淑明女子大学经营系教授徐镛求说:“就电商的整体市场规模来看,韩国排在第五位,但从人口来看,韩国是全世界使用电商最多的国家。”
随着韩国海外直购市场的扩大,变得不需要支付代购费了。以美国亚马逊为例,如果登录当前的网站,就会显示“下单超过49美元,免费配送到韩国”。今年3月在韩国国内APP用户数排名第一的中国电商全球速卖通,注册程序与国内购物中心没有差别。可以使用KakaoTalk、NAVER账号注册会员,也可以使用NAVER Pay或Kakao Pay结算。有评价称,这到达了不熟悉IT的一代也能轻松使用的水平。部分海外直购商品在仁川机场建立了物流中心,下单后次日可达。
在熟悉信息共享的直购族中,不满像野火一样蔓延
专家们还认为出于直购族的特点,政府发表政策后,导致反对之声瞬间扩散。直购族天生就习惯于共享信息来节省每一分钱,他们表达不满和传播的速度也同样很快。仁荷大学消费者系教授李银姬表示:“消费者很难组织起来,但直购族却不太一样。我认为,政府撤销海外直购政策,作为消费者运动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