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该数值低于彭博社、路透社等媒体统计的专家平均预期(49.5)。当天公布的制造业PMI是面向全国700多家制造企业的采购经理,针对新订单、生产、供应商配送时间、原材料库存和从业人员五个领域进行问卷调查后编制的指数。超过基准线50意味着经济增长,低于50则意味着经济萎缩。而且PMI还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制造业景气的指标,对股市极具影响力,因此备受外界关注。
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中国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低于50,今年3月和4月一度超过50。但5月(49.5)、6月(49.5)、7月(49.4)、8月(49.1)均低于50,显示经济处于萎缩局面。从具体数值来看,虽然大企业PMI超过50,但中型企业(48.7,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和小型企业(下降46.4,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都低于50。尤其与消费相关的“新订单”指数为48.9,环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
8月,主要用于衡量服务业景气程度的非制造业PMI出现小幅反弹,统计结果显示为50.3,环比小幅上升0.1个百分点。虽然超过了50点,但对比3月的53,数值明显下滑,上升势头受挫。
中国政府虽然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与去年相同的“5%左右”,但经济熄火的信号频出,外界预测这一目标恐难达成。外界评价称,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地方政府负债增加,与美西方的贸易摩擦等拖了中国经济复苏的后腿。
在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显现低迷征兆后,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动用各种手段全力扶持经济。7月29日,人民银行买入4000亿元(约合75万亿韩元)期限分别为10年、15年的中国国债。对此,香港《南华早报》(SCMP)报道称,银行存款、贷款等影响市场利率的10年期国债利率跌至历史最低水平(年利率2.12%)后,人民银行时隔约20年首次在公开市场上交易国债。
国债利率与价格背道而驰,因市场担忧经济低迷和市场下跌,大笔资金突然涌向相对安全的国债,导致中国国债利率最近出现暴跌(国债价格暴涨)。对此,《金融时报》报道称:“为防止接下来国债利率继续走低冲击金融市场,人民银行在市场上买入国债,提前准备好应对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