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脱核电之后,一度带头倡导“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去处理量)为零”等碳中立政策的欧洲正悄悄从脱核电以及碳中立政策中抽身。举例而言,通过下调目标值,放宽现有限制规定,重新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等方式。分析认为,最近随着AI(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剧增等,各国的电力需求增加是导致这一趋势的核心原因。
曾强力推进碳中和的欧洲变了
此前,欧洲宣称最晚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并制定了多个中间目标。欧盟(EU)决定自2025年7月启用强化限排标准“欧七(Euro 7)”,规定义务使用SAF(以环保原料制造的航空油)的《ReFuelEU》也已经生效。英国曾宣布于2030年禁止销售柴油、汽油新车,瑞典立法规定2045年实现“碳中和”等,各国都制定了缜密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与此同时,几乎是“强迫”国际社会与之步调一致。
悄悄下调目标值,用回化石燃料
有分析认为,欧洲最近正“悄悄”从自己强力推进的“碳中和”中抽身。首先是回归化石燃料。德国政府正在推进建设12.5 GW(吉瓦特)规模的天然气发电站。此前,德国曾宣布减少化石燃料天然气的发电量,2045年全面禁用天然气暖气,并于2050年实现碳中立。但随着电力需求和天然气进口量增加, 出于“第二次能源大乱”的担忧,德国决定在境内建设天然气发电站。3月,英国首相亲口表示:“为确保能源安全,需要建造更多的天然气发电站。”奥地利、荷兰等为满足冬季能源需求,决定暂时重启煤炭发电站。也就是说,解除对煤炭使用的限制,增加使用化石燃料的途径。
对此,韩国檀国大学教授曹洪钟(音)表示:“起初欧洲高喊‘碳中和’本身就有因自身制造业薄弱,此举对自己相对有利,试图从中攫取经济利益的考量”,“虽然嘴上还在喊碳中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能源供需出现问题,目标似乎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