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基辛格在著作《论中国》(原题:《On China》)中这样描述了首次见到毛泽东(1893-1976年)的时刻。
“……得知我是在座者中唯一一名博士后,毛泽东说‘让那位当今天的主要演讲者如何?’毛泽东喜欢玩让客人之间产生‘矛盾’的游戏,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基辛格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是1972年2月21日,地点是北京中南海内的毛泽东私人书房——菊香书屋。
就在7个月前,基辛格在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安全顾问的身份访问巴基斯坦的过程中,曾秘密飞往北京会见周恩来,创造了“中美和解”的历史性事件。
基辛格同周恩来进行了马拉松式会谈,最终促成了尼克松总统的访中日程,尼克松和毛泽东之间的历史性会谈就是在菊香书屋进行的。
据基辛格透露,毛泽东在首脑会谈中也喜欢运用中国外交的基本战术——以夷制夷,即让外族之间发生矛盾。
毛泽东这样说的目的是,如果“唯一的博士”、总统的安全顾问基辛格成为会场的焦点,总统尼克松自然不会高兴。
从那时开始到最近共访问中国“50次以上”的基辛格通过西洋象棋和围棋规则的差异分析了西方和中国在外交思考方式上存在的差异。
西洋象棋体现的是攻击对方的王并大获全胜,而围棋追求的是相对优势和长期包围。
基辛格指出,因为象棋和围棋的这种根本性差异,西洋象棋让西方最高战略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学会了“重心(Center of Gravity)”概念和“决定性攻击目标(Decisive Point)”概念,而围棋让人学会的是“战略包围”概念。
他分析称,在西洋象棋中必须通过正面冲突铲除敌人的马,而在围棋中则是向棋盘上的空地移动,逐渐削弱对方的战略潜力,即“势”。
基辛格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49年成立后仅过一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便于1950年10月参与了朝鲜战争,其原因也就是“围棋本色”。
当时任何人都没想到,刚刚结束内战并利用从国民党俘虏手中缴获的武器艰难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会同拥有核武器的最精锐美国军队抗衡。
西方军队动用核武器等“炫耀军事实力威慑敌方,从而避免战争”,而毛泽东选择的中国式战争则截然相反。
中国即使在不利条件下也要果断发动攻击先发制人,打破对方心理平衡,从而营造有利局面,然后再试图达成政治妥协。
基辛格分析称,中国1954年至1958年在台湾海峡采取行动;1962年同印度发生边境纠纷;1961年至1971年在乌苏里江与苏联发生冲突;1979年发生中越战争时,都表现出先突袭然后达成政治妥协的特点。
历史会重演吗?基辛格预测称,如果美国和中国陷入战略矛盾状态,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出现的状况将会在亚洲重演。
当时在欧洲以德国和英国为中心形成了对立格局。
据基辛格透露,自己40年前秘密访问北京会见周恩来时,周恩来说“如果美国和中国不是一起动摇世界,而是一起建设世界该有多好”。
但对于分别倾向于西洋象棋和围棋的美国和中国而言,这种希望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然而,40年前基辛格和周恩来之间的秘密会晤导致韩半岛成为美国和中国各自行使影响力的地区。
遗憾的是,该书没有指出如何打破中国对南北韩采取等距离外交政策并运用以夷制夷战术的现实。
[基辛格的评价]●周恩来(1898-1976年)“在60多年的公职生涯中,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周恩来那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虽然个子不高,但姿态优雅,表情丰富,目光炯炯有神,他用卓越的智慧和品格压倒身边人,能看透对方难以捉摸的心理。
”
●邓小平(1904-1997年)“邓小平几乎不会在寒暄等方面浪费时间,他不像毛泽东那样通过婉转、比喻的方式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他不像周恩来那样为照顾他人感受而谨言慎行,也不像毛泽东那样把我视为为数不多值得敞开心扉的有价值的哲学朋友。
我们两人完全是为了处理国家事务而聚在一起,我们都是非常成熟的人,即使面临尴尬局面,也不会掺杂私人感情。
”●江泽民(1926-)“不同于哲学天才毛泽东、高级官僚周恩来以及饱经沧桑的国家利益守护者邓小平,江泽民给人的感觉就像和蔼可亲的亲人一样。
(中略)江泽民不主张哲学上的优越感。
他或微笑或大笑,或讲笑话,在同对方接触的过程中建立纽带关系。
无论是中国还是苏联,都没有过这种不拘小节的领导人。
”●北韩“北韩自称为共产主义国家,但实际上权力却掌握在一个家族的手中。
就在我写这本书的2011年的此时此刻,掌握这个国家的家族头目正在向二十七岁的儿子移交权力,而他根本没有任何处理国际关系的经验,也没有管理共产主义体制的经验。
因为不可预测的因素,北韩随时有可能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