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即中华文明原本就不是单一的汉族文化,而是异族文化交织在一起的多种文化、多元文化。
现在日益‘膨胀’的中国急于增强‘中国特色’、‘中国价值’。
中国现在大力强调国学和爱国主义,我很担心中国的这种氛围。
”中国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的发言慎重而又明确。
葛兆光是中国国内历史学和思想史领域的权威知识分子,此次访韩是为了参加《朝鲜日报》和大宇基金会主办、韩国学术协会主办的“2012硕学系列讲座”。
作为此次讲座的第二位演讲者,葛兆光在22日的非公开专家座谈会和23日的大众演讲中,凭借丰富、连贯的论点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在演讲和答辩内容以及26日在首尔大学湖岩生活馆与首尔大学东方史学教授金炳俊(音)进行的对话中提炼一些要点进行介绍。
下面为其内容摘要:问:您说在讨论当今中国和世界之间关系时,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中国意识的形成应该追溯到宋朝时期,当时面临着跨国国际环境。
宋代建立了以汉族为中心的文化体系,确定了以儒家为基础的伦理,形成了以汉族为核心的中国意识。
但这并非中国文化的全部,也不是不变的中国文化。
此后蒙古族(元朝)和满族(清朝)陆续统治中国,在这段历史中异族文化不断交织、凝固,再交织、再凝固,从而形成了真正的中国文化。
”问:您似乎强调中国本源上的“多数性”和“多元性”。
“中国文化传统原本就是多元化的。
在汉族及其他民族文化的共同参与下形成了中国文化。
中国是从核心地区(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向四面八方逐渐扩张的多民族国家,‘文化’上则是以汉族文化为核心逐步融入其他各族文化的文化共同体。
现在所强调的‘传统’似乎是将汉族文化狭隘地视为儒家一家的学问,这一点令人担忧。
”问:有人指出,中国最近在与周边国家发生领土纠纷时表现出“以中国为中心”的倾向,您怎么看?“现在正不断膨胀的中国满怀信心地想要增强中国特色、中国价值,而且非常迫切。
但我很担心中国大力强调国学和爱国主义的这种氛围。
中国应该表现出开放的态度。
”问:有人担心中国日益强大后韩中关系会重新走上中华主义之路。
有些人还想起过去“崇尚大国外交”、“朝贡外交”等不好的回忆。
“汉朝以后确实是这样,但明朝实行统治后两国文化开始分离。
1644年清朝入关(进入北京)后,朝鲜和清朝只是形式上的朝贡关系,但在文化上还是拥有很明显的主观性。
我不赞同最近一些中国学者所说的中华中心主义。
因为中国原本就具有多元性,一直在融入异族文化的环境中成长。
”葛兆光简介葛兆光是国际社会上最广为熟知的中国史学家之一。
他拥有北京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目前担任复旦大学教授。
他与国外学术界之间的沟通也非常活跃,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全球学者、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