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照是指代在犯人拘禁过程中拍摄的脸部照片的隐语。“mug”在英语中表示“大杯子”,同时也是“脸”的俚语。相当于我们口语中的“脸蛋”。全球实行大头照制度的代表国家是美国。19世纪西部大开发时期,原本为公告悬赏通缉犯而制定的这项惯例被保留了下来。在美国,无论犯罪性质,一旦成为嫌疑人,就会公开大头照。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因为猥亵儿童嫌疑,比尔·盖茨1977年因为无证驾驶都留下过大头照。2017年,高尔夫皇帝泰格·伍兹因酒驾嫌疑也公开过大头照。
▶韩国也会拍大头照但通常不会对外公开。因为基于无罪推定原则,需要保护嫌疑人人权。但如果是凶犯,依法决定公开时,需经过嫌疑人的同意。如果嫌疑人不同意则会公开身份证照片。2019年,警察根据法务部的正式解释一直照此规定运营。因为是例外加例外的情况,公开大头照的情况十分罕见。自2010年实行个人资料公开制度至今,公开大头照的情况仅有一次,那就是2年前“首尔松坡一家被害事件”的犯人李硕俊(音)。其余公开的都是身份证照片。
▶但问题是公开的照片与实际相貌的巨大差异。最近,杀害20多岁女性的郑有贞(音)公开了的是身份证照片,但就连他的高中同学都认不出来。犯人在传唤时可能会被拍到照片,但这也很难拍到正脸。2019年,杀害前夫的高有静(音)用头发遮脸,以所谓“窗帘头”出庭。继而导致了近日,对归家女性进行无差别暴力攻击的“釜山回旋踢事件”加害者身份经YouTube博主公开的副作用。称得上是一种被法律禁止的私人制裁。
▶因接连发生恶性犯罪,要求推进“大头照公开法”的呼声愈发高涨。相关法案也已经提交至国会。嫌疑人的人权固然重要,但既然认定公益大于嫌疑人的私益,并决定公开个人信息,却又限制公开大头照,这看似是二律背反。既然公开个人信息的目的之一是“举报余罪”,那就应该公开当前真实的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