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将青年失业率缩水30%p后公布?中国统计注水,规模不同

官方媒体也称之为“失业大乱”,统计局宣布“青年失业率降至14.9%”…北京大学教授:“实际失业率为46.5%”

崔有植 朝鲜日报东北亚研究所所长

查看韩文原文
▲ 中国官方媒体澎湃新闻1月14日报道称,随着大规模裁员的接连发生,在中国各地的图书馆里,为了向家人隐瞒被解雇的事实而来图书馆里假装上班的人正越来越多。这篇报道后来被删除,现在看不到了。/ 澎湃新闻
中国国家统计局 1 月 17 日公布的失业率统计数据引发争议,中国社会的失业问题非常严重,到了连官方媒体也称之为“失业大乱”的地步。统计显示,2023 年的失业率为 5.2%,比 2022 年(5.6%)有小幅上升。

争议的核心是青年失业率。青年失业率去年 6 月达到 21.3%,创下 2018 年开始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值。于是,国家统计局从每月公布的国民经济统计中去掉了这个项目。但 6 个月后再次公布该数据时,宣布去年青年失业率大幅降至 14.9%。

中国的就业状况不好,大学生之间甚至出现了“走出大学门的瞬间有一半失业”的说法。由于新冠动态清零导致制造企业纷纷倒闭、外国企业脱华等原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大门内变窄了。在此情况下,青年失业率有所好转的消息一出,微博等地纷纷批评说:“连这种危机情况都要掩盖吗?”“这不是统计,是广告。”

改变统计方式以降低失业率

国家统计局在公布青年失业率的时候改变了统计方式。作为调查对象的 16-24 岁年龄段人口为 9600 万人,其中 6200 万在校学生被排除在外,只将希望毕业后就业的3400 万人作为调查对象。

这似乎看起来没问题,但里面有陷阱。中国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大学毕业后读研的学生很多。这些学生被排除在失业率调查对象之外。就业情况不好,很多青年靠父母给的零花钱生活。这些青年在中国被称为“全职子女”,他们也被归类为非经济活动人口,因此被排除在失业率调查对象之外。

中国专家认为,这些潜在失业者多达 1600 万人。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张丹丹去年 7 月在媒体文章中写道:“政府统计低估了青年失业率。如果包括依靠父母生活的这些青年人群,青年失业率会升至 46.5%。”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许成钢也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青年失业率为 20%左右,从中国国内经济学家自行统计的统计来看,应该达到 40%。”日本《日经亚洲》去年 10 月也援引中国国内学者的话报道称:“实际的青年失业率是政府统计的两倍,为 40%左右。”

因为担心高企的青年失业率被公开,在政治社会方面引发问题,影响投资心理,统计当局捏造了数据。

▲ 1月17日,在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中)正在回答记者的提问。/国家统计局
增长率下降过程中工作岗位锐减

中国青年失业率上升的最大因素是 2020 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大流行和被称为“动态清零”的过度防疫政策。在新冠疫情之前的 2019 年初,青年失业率还处于 11%左右,去年 4 月为 20.4%,突破了 20%,6 月上升到了 21.3%。

中国每年都有 1100 万名以上的毕业生来自专科以上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国政府每年公布的经济增长目标重点是创造 1000 万个新工作岗位提供给他们。只有实现增长率目标,才能给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的学生提供工作岗位。

在新冠疫情开始的 2020 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 2.2%,2021 年恢复到 8.4%。但在上海被封锁的 2022 年,又跌至 3%。随着增长率的下降,工作岗位减少了很多。

▲ 台湾业媒体去年7月20日刊登了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张丹丹的文章,内容是中国实际青年失业率达到46.5%。/ Up Media
富士康在郑州裁员20万人

“动态清零”扰乱供应链也引发了问题。由于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封锁,不仅中国,全球供应链也被撼动,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的外国企业纷纷转移到印度、越南等地。在此过程中,中国国内的工厂被关闭后,工作岗位大幅减少。

生产 iPhone 的台湾委托生产商富士康在河南郑州经营世界最大的 iPhone 生产工厂,雇佣劳动力一度达到 30 万人。但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工厂经常停产,iPhone 生产受到影响,生产设施大量转移到印度和越南。仅郑州就有近 20 万人因此被解雇。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随着跨国企业的中国总部纷纷撤离,高薪工作岗位大量消失。

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反垄断限制等为名,对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 IT 领域的大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大科技企业也大举裁员。IT 领域虽然工作辛苦,但由于年薪水平高,一直是中国大学生喜欢就业的领域。从 2022 年开始,各大科技企业已经裁员了几万人。

为了隐瞒失业而去图书馆上班

随着这一裁员热潮的持续,中国图书馆的上班族大幅增加。为了向家人隐瞒自己被解雇的事实,像平时一样背着包,来图书馆假装上班。北京建筑大学出身的莫利(化名,40 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在科技领域的跨国企业和安全相关外国企业工作时,月薪一度达到 2.5 万元(约 470 万韩元),但现在连月薪 5000 元的工作也很难找到。”

上海的澎湃新闻 1 月 14 日在网上刊登了一篇长篇报道,讲述了这些图书馆上班族,现在该文章已经消失。最近,中国连这些报道辛苦的失业者的报道都要审查,不让人们看到。

▲ 失业者莫利拍摄的北京某图书馆的情景。据说因裁员而被解雇的失业者正在去附近的图书馆上班并求职。/ 澎湃新闻

输入 : 2024-01-22 10:01  |  更新 : 2024-01-22 11:48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