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制图 = 梁振景
继韩美两国核电出口伙伴关系形成轮廓后,将进一步落实MOU的韩国水力原子力和美国西屋之间的协议案也将于近期出台。这两家公司就西屋对韩水原被选定为优先谈判对象的24万亿韩元(人民币约1207亿元)规模捷克核电站出口项目中断提出异议一事达成了共识,与此同时,韩水原进军欧洲市场时将与西屋协调,还就韩国携“韩国型核电站”进军中东市场等达成了一致意见。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外交部当地时间8日在美国与美国能源部及国务院签署了《关于韩美原子能出口及合作原则的机构间MOU》。这距去年11月达成临时协议仅过了两个月。有分析认为,通过这次MOU,两国正式宣布了攻占全球核电市场的合作。
为两年的纠纷画下句号……K核电站摆脱了“西屋枷锁”
随着政府间签署MOU,接近尾声的韩水原和西屋之间的知识产权谈判也将很快公布结果。西屋公司于2022年10月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称其原创技术被用于韩国型核电站,这次持续了两年多的纠纷将画上句号。
- ▲ 制图 = 梁振景
此前一直主张源泉技术所有权的西屋,在韩水原在捷克新核电站第二期订单战中击败自己并被选定为优先谈判对象后,一直向捷克当局提出异议,拖韩水原的后腿。很多观察认为,不仅是捷克的合同,为了今后顺利出口核电,无论如何都必须与西屋解决问题。一位核电站业界人士说:“虽然韩水原表示通过技术国产化,并不存在知识产权问题,但随着相关诉讼延长,有人担心会拖韩水原的后腿。在此情况下,很多人呼吁,为了今后新的订单,不可避免地要利用这次机会结束知识产权争议。”
分配在欧洲、中东等地的角色
与此同时,在世界核电市场上,欧洲由美国、中东等国就由韩国主导进军的角色分配达成了协议。在法国EDF(法国电力集团)的主场欧洲,在西屋主导新项目的情况下,韩国电力和韩水原在西屋的批准下可以有选择性地进军。在韩国建设了阿联酋(UAE)巴拉卡1-4号机组并积累了经验的中东,将在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的情况下出口韩国型核电站。世界原子能协会透露,在全世界正在计划和推进的430座核电站中,除本国企业能建设核电的国家外,大部分都集中在欧洲和中东。
分析认为,这是在俄罗斯和中国以资金实力和外交实力为基础深入世界核电市场的情况下,韩国和美国携手守护市场的战略。此前,韩国在捷克核电站招标中与美国、法国展开了三足鼎立的竞争,在波兰新核电站运营商评选中落后于西屋。有评价认为,在伴随首脑外交等的核电站订单战中被淘汰时后遗症很大的情况下,这是做出的现实性选择。
核电业界相关人士表示:“我们了解到在2022年的订单战中,波兰也认可了韩国的技术能力,但出于外交和安全层面选择了美国西屋。捷克也在选定韩水原后召开了NSC(国家安全保障会议),除了技术能力和价格竞争力之外,还考虑了很多因素。”
协议案还包括了西屋在欧洲建设核电站时,与韩国建设公司和器材企业等韩国核电站生态系统企业一起进军的方案。就像现代建设实施10万亿韩元(人民币约503亿元)规模施工项目的保加利亚科兹洛杜伊核电站一样,西屋作为承建方参与的核电站也将为韩国企业提供机会。
有评价认为,在此情况下,沙特阿拉伯核电站的而起工程很可能在上半年招标,韩国在中东市场获得了优先权,获得了实际利益。此前,“Team Korea”在2009年拿下阿联酋巴拉卡1-4号机组订单后,从设计到启动成功地完成了在沙漠气候下首个核电站,实力得到了认可。以此为基础,韩水原和斗山Enerbility等作为施工和器材供应方参与了类似气候的埃及的埃尔达巴核电站。一位核电站当局人士说:“对于资本实力较弱的韩国来说,像中东一样由当局政府100%承担工程费的项目负担较小。”
期待单独进军欧洲
一些人担心,继MOU之后,两家公司之间的协议将导致韩国错失欧洲市场。如果没有西屋的批准,韩国将无法参与欧洲市场的投标,因此将不可避免地从与美国竞争的荷兰核电站订单中撤出。但也有人预测,西屋很难在欧洲市场拿下所有业务,因此韩国也可能单独进军欧洲。
另外,捷克捷克工业和贸易部部长卢卡斯·布切克当天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欢迎韩美两国政府签署MOU。此举对捷克新核电站项目有积极影响。”
中央大学教授郑桐旭表示:“这是为了在扩大核电市场的情况下共同应对中国、俄罗斯而做出的决定。但为了实现双方的‘双赢’,必须审视具体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