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尔高等法院。/News 1 ⓒNews1刘承宽记者
过去,政治圈不管判决是否有利,都提出了“尊重司法部判断”的意见。但最近在重大案件中反复出现两极分化的判决,连“尊重司法部”的礼节性措辞也消失不见了。对于同一个案件,如果根据法官和法院的不同而做出完全相反的判断,谁会尊重和服从法院的判断?这种事情不是一两次,而是反复在发生,现在对司法体系本身的信任正在崩塌。
在韩国总统尹锡悦的内乱罪案件中,司法部加重了混乱的局面。在没有内乱罪调查权限的公搜处进行“拘捕令购物”争议之下,法院对并非中央地方法院的西部地方法院申请的逮捕和拘捕令全部予以签发。然后在拘留起诉40天后,指出了拘留期限的问题和公搜处调查权限的问题,表示“可能会成为上级审理撤销和重审的理由”,决定取消拘留。
大法院在2023年、一审无罪、二审有罪的刑事审判的终审中判定:“二审想推翻一审判断,必须有充分且令人信服的明显情况。”但在李在明违反选举法案件的二审中,虽然没有新的证据或证言,但一审的有期徒刑却在二审改为无罪。在李在明教唆伪证的一审判决中,判定作伪证的人有罪,因涉嫌教唆作伪证而被起诉的李在明无罪。法院对因操纵蔚山选举被起诉的前蔚山市长宋哲镐和议员黄云夏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二审宣判无罪。这必定给人们造成一种法官们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搞政治的印象。
宪法裁判所驳回了广播通信委员长李真淑的弹劾追诉案,但赞成和反对意见的比例为4比4。虽然是在野圈推荐的审判官,但怎么能对就任两天后就遭遇政治性弹劾广播通信委员长说要进行弹劾?每10个国民中有4人不信任宪法裁判所的舆论调查出现后,宪法裁判所一致驳回了监查院院长的弹劾追诉案,代理总统韩悳洙的弹劾案则以7比1被驳回。
要确保司法体系的稳定性,国民必须相信无论审判对象是谁、法官是谁、法院在哪里,都可以期待得到具有一贯性的判决。像现在这样,根据审判对象、法官倾向、法院的不同,判决结果截然相反,这就不是审判,而是在赌博。执着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赌场一样的审判,这种政治更让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