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中美对话/胡锦涛:这颗星球容得下中美

《联合报》特派记者罗印冲/北京报道/联合新闻网提供


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昨天在北京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多次强调,中美须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重申对人权与自由的重视。
代表中方参与对话的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国务委员戴秉国;美国代表为希拉里和财政部长盖纳。
昨天双方代表在开幕致词后,由胡锦涛发表谈话。
上午开幕式笼罩在大陆盲人维权律师陈光诚事件影响中,但仔细观察,中国官员表现积极。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和商务部长陈德铭一进场就频频与美方官员寒暄;相较美方官员举止保守,很少主动与中方代表互动。
希拉里致词表示,两国人民都希望政府能为其谋求更多福祉,各国也都有责任让人民过更好的生活。
她并重申美国对人权和人民基本自由的重视,强调每个政府都应回应人民对尊严和法治的追求,不能加以否定。
胡锦涛在简短谈话中,四度强调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还说中美如果走上对抗的道路,必将为世界带来巨大损害;中美应打破大国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双边关系的新路径。
他并说,“这颗星球足够大,可容下中美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
他还引用唐诗中的“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说明中美关系正面临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新挑战。
他说,中美国情不同,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意见一致,必须平等互谅,相互尊重,“把共同利益蛋糕做大”;对存在的分歧,应透过对话交流妥善处理。
希拉里提到两国在重要国际问题上的沟通,包括伊朗核武问题、北韩局势、南北苏丹议题,以及双方在缅甸问题上的合作,都对国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她强调,中美关系非“零和游戏”,应加强合作。
戴秉国指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各国主权与核心利益,以及对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有权选择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任何人都不应指望中国人民不走自己的道路”。
新华社报道,王岐山在开幕中说,当前全球经济复复苏乏力,“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欧债危机不断反覆,新型经济体成长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在此形势下,中美首先要把自己的事办好。
来源=台湾《联合报》|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联合新闻网》

输入 : 2012-05-04 11:08  |  更新 : 2012-05-04 11:08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