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韩国学者眼里的中国未来十年政改

采访成均馆大学教授李熙玉

李汉洙

▲成均馆大学教授李熙玉表示:“允许大众部分参与政治的政治改革,在中国已成为无法拖延的课题。
”朝鲜日报记者 摄影


“中国领导班子出于对可能出现混乱的忧虑,会在维持现有体制的基础上实行政改,并为此调整速度。
”成均馆大学中国政治系教授李熙玉12日表示:“在经历了现代史众多事件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深深留有‘对混乱的恐惧’。
经济越发展,社会的要求会越来越多并可能导致混乱,避免这种‘成功的悖论’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政治改革的课题。
”下面为采访摘要:问:有评价指出,胡锦涛在十八大演讲中对政治改革的态度有些不冷不热,您怎么看?“现领导班子对政治改革一直是比较保守的立场。
这次会议上也强调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维持一党体制,加强党群对话和沟通。
这也起到了防止下届领导班子走向过激改革的牵制作用。
”问:下届领导班子是否更具改革倾向?“不是更具改革倾向,而是用现有的政治手段难以有效管理社会,遇到了局限性。
政改是时代的呼声。
”问:呼吁政改的时代因素都有哪些?“近十年来,中国为社会治安投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比国防预算还要多。
但由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剧变,其管理费用增长为天文数字。
中国的手机用户接近10亿。
网民达到4亿。
扩大大众的政治参与,降低治安费用,成为政治改革不得已的方向。
”问:政治改革的内容会有哪些?“差额选举比例将继续扩大。
中国有句话说‘党决定了,全国人大代表就鼓掌’。
言外之意是,尽管全国人大选举国家主席、总理、部长,审议并批准预算,但徒有形式。
在未来全国人大很可能具有制约党的功能。
”问:美国等外部压力能否促进中国的政治改革?“民族主义往往在自豪感增强时更加膨胀。
中国人对本国体制的自信心和顺应度在提升。
随着美国采取重返亚洲政策并以此对中国施压,中国可能不但不接受西方模式,反而会加强中国模式,不排除政改因此反而倒退的可能性。
中国新领导班子出台后的10年将是在中国道路和普遍道路间进行摸索和试验的过程。


输入 : 2012-11-13 17:31  |  更新 : 2012-11-13 17:31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