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中国政府剑指贪腐 奢侈品市场遇冷

朝鲜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 崔有植


国际奢侈品品牌店鳞次栉比的上海南京路从年初开始掀起促销热潮。
标有“打五折”的商铺并不少见。
一家专门经营法国时装品牌纪梵希(Givenchy)的品牌店在进行闭店前的清仓甩卖。
一度是全球奢侈品庞大消费市场的中国市场因政府的反腐举措遭遇寒流。
去年年末,习近平领导的新领导班子上台后,加强对涉及奢侈品的腐败行为的监管力度,成为市场遇冷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在2日报道说:“2011年中国人均GDP排名中,中国名列第86位。
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第二大奢侈品市场,仅次于美国。
在奢侈品消费巨额数据的背后,仍然暗藏着公务浪费、权钱交易的需求。
”《人民日报》正面批评中国奢侈品市场,之前并不多见。
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以每年30%至50%的速度快速增长。
《人民日报》分析称,这种快速增长并不是因收入增加而产生的购买力的相应提高,而是因为企业大量采购奢侈品用于给政府官员送礼。
给官员送现金,对方会感到有负担,可以说相比之下官员们更愿意接受奢侈品贿赂。
温州商人朱某告诉,他一年买的奢侈品牌皮包可能就有几十个,根本不是自用,几乎都是送礼,大多送官员。
这些东西价值高,对方接受了也感觉是个礼品,不烫手,几乎就是送钱,听说现在还有专门回收兑现的渠道。
文章还指出:“如果牵涉到权钱交易、公款浪费、变相行贿受贿,就成了一种披着‘优雅’外衣的腐败。
”该媒体还指出,挪用公款的奢侈品消费也并不少见。
一些奢侈品商家配合在发票上写“办公用品”、“工作服”等品名,为公款消费合法化提供了渠道。
上海一家销售普拉达产品的公司相关人士介绍说,买动辄上万元的奢侈皮具,开发票可以是“礼品”,也可以是“工作服”,显然为了报销方便。
据《人民日报》报道,为了防止这种公款浪费与挪用,中国税务部门已经下达通知,要求奢侈品商店必须列出商品明细,不可以随意开具发票。
随着中国政府加强对奢侈品消费的监督,中国奢侈品市场遭遇寒流。
据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提供的统计数据,去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长7%,和年均增长30%以上的2010年至2011年相比,增速大幅放缓。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统计,今年春节期间的销售额也同比下降53%。


输入 : 2013-05-03 14:42  |  更新 : 2013-05-03 14:42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