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昨偕夫人彭丽媛启程出访拉丁美洲三国,外界认为习第二次外访选择此地区,目的是想填补美国因油页岩气开发,在千里达及托巴哥遗留的能源采购空缺,改善与墨西哥的贸易竞争关系、化敌为友,并以哥斯达黎加作为未来松动台湾邦交重地的新支点。
习近平访问拉美三国后,将于六月七日到美国加州,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展开首次“习奥高峰会”,被视为是此次出访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出访拉美,战略意义重大。
亚洲华尔街日报指出,过去十年,中国一直对加勒比海地区提供大量经济援助和投资,目的除在联合国争取外交支持与获取稳定能源供应外,也希望能在此区建立战略立足点。
千里达及托巴哥是中国大陆传统友邦,亦是加勒比海地区重要石油与天然气出口国,然近年美国因油页岩气开发取得突破并成功量产,能源对外依存度下降,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统计,去年从千里达及托巴哥进口的天然气量,仅是二○○七年的四分之一。
报道指出,习近平首站选择千里达及托巴哥,除稳固传统邦谊外,主要目的是填补美国的能源空缺,获得新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地;而少了美国采购,对千里达及托巴哥而言,现与中国大陆建立能源关系合约十分重要。
第二站选择墨西哥是希望化敌为友。
墨国向来是拉美地区最大制造基地,自中国大陆成为世界工厂后,中墨关系一直处于竞争的紧张状态,现因中国劳动成本高涨,加上墨国出口出现反弹,一名墨西哥政府官员表示,“我们想要忘掉过去,从竞争对手转变为贸易伙伴”。
墨西哥政府官员透露,中墨双方将讨论降低鸡肉、龙舌兰等商品的进口关税;美洲理事会和美洲协会副总裁法恩斯沃认为,中国活跃于加勒比海地区,并非是想投射影响力,而是为寻求大宗商品来源地,用以推动中国大陆国内经济成长。
第三站哥斯达黎加则攸关台湾邦交。
报导指出,中国大陆展现友好姿态目的是想说服加勒比海国家在外交上转而承认北京,且近年大部分援助与投资均流向北京的邦交国;以○七年与台湾断交的哥斯达黎加为例,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正计画投资数十亿美元,协助该国扩建一座炼油厂。
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向来是美国“后院”,然以今年度的援助预算提案看,美国对此地区的援助规模仅十七亿美元,呈逐年下降趋势;分析人士即指出,习近平正试图透过访问拉美地区,展现中国与开发中国家日益密切的经济和政治关系。
来源=台湾《联合報》|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联合新闻网》
输入 : 2013-06-01 09:35 | 更新 : 2013-06-01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