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大陆经济转型 李克强经济学带头冲

《联合报》特派记者林克伦、记者林则宏/联合新闻网提供


“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是近来全球经济热门词汇,与安倍经济学(Abenomics)不同,它的核心概念以大陆用语来说,有挤水分、调结构、简政放权、布局城镇化,力促发展模式转型等内涵。
大陆财政部日前发文通知中央各政府机关要“带头过紧日子”,今年政府“一般性支出”统一缩减5%,大陆媒体形容这是“李克强经济学”出击,约可节省人民币50亿元。
“李克强经济学”一词由巴克莱资本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提出,之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才以“克强指数”,形容李克强观察总体经济走势,首重用电量、铁路运货量与银行贷款等数据的变化。
李克强接下大陆国务院总理一职后,他的财经政策思维与作为,备受各界关注。
与昔日朱?基或温家宝时代“集权”的经济政策思维相较,李克强更重视“放权”,即不强调政府要做什么,而是强调政府不做什么,特色是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供给。
国际知名投顾巴克莱资本指出,这代表李打算用短痛换取长期益处,可称为“临时硬着陆”。
在执行面上,“李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支柱”是:不推出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与结构性改革,希望让大陆经济成功转型。
大陆媒体报道,李克强日前强调“激化财政存量资金”,暗示了对大手笔刺激政策的谨慎;日前大陆爆发“钱荒”,则可看做货币政策的去杠杆化;李克强倡言“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反映有意进行结构性改革。
“李克强经济学”强调的是修正大陆经济发展思路,但是否陷入传统“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经改怪圈,将是李克强的最大挑战。

来源=台湾《联合报》|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联合新闻网》

输入 : 2013-07-09 15:20  |  更新 : 2013-07-09 15:20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