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中欧“新丝绸之路” 郑欧国际货运专列开通

朝鲜日报驻巴黎特派记者 李性勋/ 记者 Yu Ma-di

查看韩文原文

本月18日,在中国内陆地区的物流基地——河南省郑州市火车站,挂着写有“郑欧国际货运专列”横幅的蓝色列车满载着集装箱货物出发。
该列车主要将重庆等中国内陆地区生产的产品运往德国、法国、英国等地。
两年前,惠普等企业偶尔会利用这条路线,而中国和德国就定期运行达成协议后,当天首次启动。
根据惠普等在中国内陆拥有生产基地的跨国企业的需求,该路线成为连接中国和欧洲的新交易通道。
列车的最终目的地是距离郑州有1万多公里的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汉堡。
途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立陶宛、白俄罗斯等地。
因这条路线和截至15世纪中国和欧洲的“丝绸之路”相似,被称为21世纪的“新丝绸之路”。
就是说,随着中国经济和地理的变化,以及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国际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利用铁路的“新丝绸之路”。



▶▶▶ 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公元前2世纪开通的“丝绸之路”被用作丝绸和香料等的流通渠道开始繁盛起来。
但14世纪以后开通海上运输,而且中国的中心从内陆转移至北京、上海等沿岸地区后,“丝绸之路”开始走向没落。
但最近状况再次发生了变化。
随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工费上涨,制造企业纷纷将生产、物流基地转移至内陆。
而在内陆生产的产品再想运往沿海港口时,所需时间和物流成本都不容小觑。
此外,随着油价的上涨,使用飞机的成本压力也增大。
因此连接中国和欧洲的铁路运输成为替代方式。
铁路运输费用仅为飞机的20%,而且运输时间也只有5周左右,达到船舶的一半左右。
从企业的立场来看,可以较少的成本有效应对快速变化的欧洲市场,因此表示欢迎。
在推进定期货专列的过程中,还获得了铁路途经国家间的协助。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家缩短了检查货物的时间。
哈萨克斯坦不仅维修了旧铁路,还新设了部分区间。
据《纽约时报》报道,全球第三大平板电脑制造商——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表示:“考虑到存库管理成本和供应时间等,(中国至欧洲铁路运输)前景一片光明。
”中国和欧洲计划,在该路线运行的货物列车先开行6班,从明年年末开始增至50班。
在当天首发列车搭载的51个集装箱中装满了轮胎、鞋子、服装、窗帘等货物,运往欧洲。
中国计划,今后通过铁路向欧洲市场供应在内陆生产的电脑和手机等高价产品。
从德国驶向中国的列车将运输电子产品、建筑设备、汽车成品和零配件、医疗机器等。
有人解释称,“新丝绸之路”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强国德国和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之间合作的象征。
最近,当欧盟(EU)试图对中国光状产业征收反倾销关税时,德国总理默克尔偏袒中国说:“将阻止欧盟征收报复性关税。
”目前,德国需要中国市场,而中国为牵制美国也需要经济强国德国的帮助。


输入 : 2013-07-23 16:23  |  更新 : 2013-07-23 16:23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