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走访中国粮食安保基地——三江平原

朝鲜日报特派记者 崔有植

查看韩文原文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同江在中国北京东北方向1500多公里。
发源于长白山(韩国称白头山)并流向中国东北方向的松花江在这里与横穿西伯利亚南部的黑龙江汇合。
黄色的松花江遇到深蓝色的黑龙江后,颜色淡了很多。
宽度增至3公里以上,对面的俄罗斯地区变得有些模糊。
两条江汇合后向东流190公里后,又与俄罗斯沿海州边界——乌苏里江汇合。
本月1日,记者抵达同江时,白天的气温超过30度。
江边到处都是数十至数百平方公里的保存良好的湿地。
在这三条江的西南方向是广阔的三江平原。
面积达10.89万平方公里,比韩国(9.972平方公里)还要大。
需要穿越数十公里才可以模糊看到山体,真可谓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三江平原、欧洲东部的乌克兰和美国中西部平原被称为世界三大黑土地带,黑土的有机物质达到普通土壤的6倍,是耕种的最佳之地。
三江平原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被开发,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粮仓”。
包括三江平原在内的黑龙江省去年的粮食产量达到5762万吨,占中国总产量的10%左右。


▲图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江边的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拥有肥沃的黑土,而且到处都是湿地。
三江平原于上世纪50年代末被开发为农田,现在被称为“中国的粮仓”。
照片=佳木斯市提供


中国政府从国际粮食价格暴涨的2008年开始,积极推进将这一粮仓重组为“中国粮食安保基地”的工作。
其核心内容为,种植水稻和玉米,代替单位面积产量下降的大豆和小麦,大幅增加三江平原的粮食产量。
在三江平原写有“水稻示范区”的地方随处可见。
正将大豆和小麦田改为水稻农田。
在过去的4年里,水稻区增至1950万亩(约1.3万平方公里)。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减少,而粮食需求也急剧增加,粮食自给率日益下降。
因此,如果要降低粮食的对外依赖度,就必须提高三江平原的产量。
佳木斯市政府发言人易铭表示:“在这里居住的朝鲜族最先开始在三江平原种植水稻。
种植水稻不仅对国家的粮食安保,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江平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2%,在中国最高。
在从佳木斯城市中心驶向同江的道路周边,小型直升机正在喷洒农药。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农用机械也不时映入眼帘。
在这里看不到像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农民一样在田里劳作的场景。
好像来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
三江平原每家农户的耕作面积都超过100亩(约6.7万平方米),平均收入接近中国农户平均的2倍。
在该地区的富农中,韩国旅游需求剧增。
韩国平价航空公司——济州航空针对他们于今年3月开通了佳木斯至仁川航线,每周运营2次。


输入 : 2013-08-05 15:52  |  更新 : 2013-08-05 15:52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