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汉大学正门,正在进行将原先是公交车路线的500米区间改为步行街的工程。
这是要将原本因车辆通行而来往不便的电子信息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连接起来,加强各院系之间的融合。
武汉大学的总面积达344万多平方米,比460个足球场总和还要大,拥有5.4万多名学生。
建于1893年的武汉大学的建筑特点是,清朝末期的旧式建筑和现代建筑独特地相互交融。
在“《朝鲜日报》和QS亚洲大学评估”中,武汉大学是在过去5年里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大学之一。
在2009年的首次评估中,武汉大学列第240位,但今年升至第70位,排名每年都在上升。
◇内陆开发和大学发展产生“协同效果”暑假期间,在武汉大学校园内各处都在进行教学楼、研究楼的扩建、改建和新建工程。
在建筑物周边两个围墙内,起重机异常忙碌,进出工地的车辆不断掀起灰尘。
感觉这里就是正在进行大规模开发工程的湖北省的缩影。

▲图为,在中国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前树立的孔子铜像。
铜像后面刻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字样。
朝鲜日报记者摄影
最近武汉大学之所以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内陆开发计划。
即,就为了内陆开发的核心地区——湖北省的可持续发展,应将武汉大学培养成全球顶级水平达成了共识。
因此,武汉大学被选为中国政府推进的“911工程”(集中支援全国9所大学,打造水平达到美国哈佛大学的超一流大学)和“211工程”(在21世纪将100所中国大学打造成世界名牌大学)重点高校之一。
最近,学生们涌向武汉大学是因为期待内陆的发展促进学校的进一步成长。
来自福建省的一位新生说:“广东省中山大学离家更近,但却选择了未来发展可能性更大的湖北省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韩国留学生韩宗勋(音)说:“切身感受到了日新月异的地区和学校。
想要成为中国内陆地区的专家,因此来到武汉大学。
”◇测量工程和遥感信息技术居中国首位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前树立的孔子铜像后面刻有《论语》中的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武汉大学的哲学学院在各学科的评估中居中国第5位,法学院在全国也居前5位。
如果说人文学科是以建校120周年的悠久历史为基础,那么理工学科则以“选择与集中”战略短期内创造出卓越的研究成果。
例如,卫星定位系统(GPS)和载人飞船相关领域的竞争力。
仅在10多年前,卫星定位系统还是美国的专利,但自从中国发出挑战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于美国国防部都要租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在中国居首位的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为中国构建自主卫星位置信息体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在载人宇宙飞船计划和极地探测领域,武汉大学也拿出卓越的研究成果。
武汉大学的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居中国首位。
武汉大学国际交流部部长程雪猛表示:“以重点科学指标为基础,武汉大学理工系11个学科在22个领域达到全球最高水平。
鼓励学生向《自然》和《细胞》等国际学术杂志持续投稿发表论文。
”◇通过与海外名校的交流走向国际化武汉大学将海外交流作为走向国际化的杠杆。
邀请世界各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演讲,并与60多个国家的300多所学校运营学分交流交换生制度。
此外,为了吸引海外优秀留学生,正在校园东侧新建留学生教学楼。
武汉大学还通过与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一样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在部分专业实施英语授课。
通过效仿世界顶尖大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和教授亲身体验,并谋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