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在文鹤朴泰桓游泳馆举行的跳水首日女子双人3米板比赛中,吴敏霞和施廷懋默契配合,以318.60分获得第一名。两人运用了难度和种类不同的5种跳水动作,均匀地获得了高分,遥遥领先于排在第二位的马来西亚选手(287.70分)和第3位的朝鲜选手(274.32分)。
在男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中,韩国的金永南、于浩然组合以403.50分获得第二名。中国的陈艾森、张雁全组合获得第1名(462.90名)。
- ▲ 29日,在仁川文鹤朴泰桓游泳馆,女子跳水双人3米板金牌得主吴敏霞、施廷懋正在进行表演。朝鲜日报记者 摄影
◇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培养苗子
中国跳水是“日不落帝国”。从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开始就包揽了所有跳水项目金牌。在奥运会上,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截止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共获得了33枚金牌。尤其是,在此期间女子组拿走了获得的24枚金牌中的20枚。中国国家跳水队被誉为“梦之队”。
中国从幼儿园阶段开始挑选跳水苗子培养成优秀选手,主要学习体操的儿童是选拔对象。由于身体条件好,而且已经体会了弹跳力和旋转身体的技术,能够很快适应跳水。
施廷懋也是从小学习体操,后来转为跳水选手。她作为地区俱乐部所属运动员在2011年世界锦标赛1米板比赛中获得金牌,从2012年开始获选参加国家训练课程。在去年的世界锦标赛上,施廷懋和吴敏霞获得了3米板金牌。
◇国家层面的支援和系统的训练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前苏联和东德的跳水技术的中国开发了独自技术,守住了世界顶峰的位置。中国于2009年2月还在河北省秦皇岛建立了“国家游泳跳水训练基地”。建造规模达1.6万平方米的跳水中心投入了1.4亿元人民币。该训练场具备5种高度的跳台。全年气候温和的“泉城”——山东省济南也是中国队的跳水训练基地。
跳水训练中有60%是在地上完成的。刚开始就在水中运用技术受伤的危险很大。跳水项目选手在地上利用跳板或蹦床熟悉感觉。要从10米高的跳台上跳下的选手为了防止受伤,还在身上绑上绳子,琢磨空中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