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年开始,在进行出生登记或改名时,韩国人可以使用的汉字将大幅增加。
韩国大法院20日表示,将发布内容为“将用于人名的汉字从现有的5761个增至8142个”的大法院规则修订案立法预告,并从明年1月1日开始施行。
1990年修改《户籍法》后,韩国对用于人名的汉字进行了限制,规定只能将大法院确定的汉字用于名字。这是为了消除将通常不使用或难的汉字用于名字时可能产生的不便,以及避免电子化的困难。因此,如果在做出生登记时,想使用的汉字未包括在用于人名的汉字中,就只能更换汉字或使用韩文名字。
最初被定为可用于人名的汉字有2731个,以2、3年为周期,经过8次修改,增至5761个。此次可用于人名的汉字将一下子增加2381个。新增的可用于人名的汉字包括侔(整齐)、敉(抚摸)、缣(双丝细绢)、晈(月光)、婧(苗条)、夤(谨慎)、唔(读文章的声音)、氲(气韵聚集)、耦(并肩走)、姺(流散)等。想知道此次增加的可用于人名的2381个汉字是否包括自己的汉字名字,可以在实务工作结束的12月左右在法院国民服务网站的“公告——立法预告”一栏中确认。
如果过去出生登记时自己的名字未包括在可用于人名的汉字中,在家庭关系登记簿上只记载了韩文名字,那么通过此次修改规定,在人名中的汉字包括在新增的可用于人名的汉字中时,可以通过申报程序登记汉字名字。
大法院相关人士表示:“当初以为汉字的使用会减少,没想到要求增加可用于人名的汉字的民愿持续出现,因此大幅增加了可用于人名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