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fos可以说是经济发展时期韩国男人的自画像,它与那个时代的回忆相连。1975年,医治肠胃疼痛的吸食药水首次出现在药店柜台。
这就是韩国代表性肠胃药Gelfos,目前每年营业额高达150亿韩元。
这种药出现6年前的1969年,保宁制药总裁金升浩应邀参加日本制药专门杂志举办的发达国家药品行业考察活动,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了欧洲的土地。
国内没有的各种新药让他瞠目结舌,尤其是肠胃药膏。在那个只有丸药和散药、药水的年代,像牙膏一样挤着吃的肠胃药膏,对于一辈子都在医药界打拼的金升浩来说非常陌生。
这种药的包装不是玻璃瓶或纸盒,而是一次性塑料膜,携带非常方便,缓解肠胃酸痛的效果也比丸药和散药快得多。金升浩当时就下决心把这种药引进韩国,并于1972年和肠胃药“Phosfalugel”的生产商法国制药公司“皮奥泰拉克斯”(音)签署技术协议,三年后在韩国推出国产品Gelfos。
“Gelfos”是“Gel”(悬浮液)和“Force”(强大的去酸效果)的合成词。“Gelfos”利用碱性物质中和过量的胃酸,从而缓解胃酸、胃胀等症。但第一年的营业额仅为6000多万韩元。对只熟悉药水、丸药、散药的消费者来说,粘稠的药膏感到非常陌生。
但“Gelfos”很快实现了爆发性增长。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一个重体力时代,工人都早出晚归。工人们唯一的乐趣就是喝大碗酒来消除疲劳。这自然提高了肠胃病的发病率,有道是“Gelfos”可以附着在肠胃壁上,喝酒之前服用它可以保护肠胃,而且不容易醉。这一消息不胫而走,不翼而飞。推出四年后的1979年,营业额高达10亿韩元。保宁制药集团为生产Gelfos而在安养设立的工厂(6611平方米)是韩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单一制药厂家。
“Gelfos”近来在外国也成为热门药。从1980年开始出口到台湾,目前在台湾抗酸药市场占有率达70%,一度高达95%,仿制品多达99种。
“Gelfos”也是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种韩国药。韩中建交的第一年就向中国出口这种药。但刚开始在中国并不受欢迎。中国当时的情况和20世纪70年代的韩国相似,有消化药,不需要肠胃药。
因此,韩国社会现在热衷于创意、融合、创造经济等词语,这都是想成为先行者(first mover)所致。 但这些终究还是一如既往,重新回到技术。政府的政策和企业的努力大都集中在科技的开发和扩大。政府的所有经费都更侧重于科技。
也就是说,韩国至今还没有看清问题的本质。韩国的问题是不清楚自己应该制作什么物品。要想清楚这一点,就要把握人类想要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应看透人类的欲望和本质。史蒂夫•乔布斯将自己的苹果公司描绘成人文学和技术的结合体。制作什么物品的洞察力来自人文学,怎样制作靠技术。
很多企业认为人文学只是一种素养。企业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经营、经济、技术方面的培训,偶尔插入哲学、文学、历史、心理学等人文学内容,其目的充其量就是为了放松脑子。但忘记了和人类本性、体验最贴近的知识就是哲学、心理学,最能有效创造人类体验的方式就是文学。看到白纸黑字的诗歌和小说,人们会欢笑或落泪。这些能用于技术创造?纯属无稽之谈。
韩国社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最大的地方在哪里?是技术力量不足,还是对人的理解不足?答案很简单,属于后者。摆脱对物品的错觉,深思人类的追求,这才是创造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