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专门记者评论]韩中FTA,韩国别自作多情

朝鲜日报中国专门记者 池海范

查看韩文原文

韩中建交是卢泰愚政府推进的“北方外交”的最大成就。
在鲜京(现SK)集团的仲裁下从1990年4月开始进行的秘密谈判进行两年后,两国终于建交。
韩中建交打破了束缚韩半岛的冷战框架并使韩国获得了利用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机会,在这些方面得到积极评价。
但也有人指责称,因为卢泰愚想要在自己任期内结束的“焦急症”(中国前外交部长钱其琛的话),导致韩国在决定韩半岛未来的重大问题上一味做出让步。
例如,韩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同时却没有让中国改变中北血盟关系,也没有让中国就参加朝鲜战争做出任何解释。
卢泰愚急于同中国建交是因为他希望通过中国解决北韩问题。
1991年11月会见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时,卢泰愚表示:“如果韩中两国公开交流,以及和美国一起消除来自北韩的挑衅威胁,北韩必然会屈服。
”但正如过去20年证明的那样,这种期待以失望告终,中国继续“包庇北韩”,北韩不断开发核项目。
围绕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在韩国再次出现了“20年前的期待”。
韩国总统1月初访问中国后,韩国政府的一位核心负责人表示:“要从未来实现南北统一的国家战略角度看待韩中FTA。
”另一位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韩中签署FTA后,与中国的合作范围扩大,将获得解决北韩问题的杠杆。
”如果利用韩中FTA实现韩中建交没能带来的北韩的变化该有多好?但这种可能性极小。
比起经济利益,中国推进同韩国签署FTA的更大目的是应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
就中国而言,韩国自2005年以后贸易比重不断降低,作为经济伙伴的价值在下降。
反观美国的防卫战略,亚太地区变得越来越重要,日本宣布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等,不断加强对中国的包围。
中国需要通过FTA拉拢韩国,从而牵制美日同盟。
但中国不可能改变将北韩视为“缓冲地带”的韩半岛战略。
因此可以说,韩国政府期待“通过FTA获得对北韩杠杆”的构想等于是自作多情。
已与“目前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签署FTA的韩国还需要同“未来的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签署FTA,从而扩大市场。
由于中国也有这种战略需要,因此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外交筹码。
为此,韩国政府现在应该综合考虑对国内脆弱产业的冲击和未来韩中关系的变化等因素,制定周密的谈判战略。
经过彻底的准备使韩中FTA给两国都带来好处,两国可以讨论FTA下一个阶段时,才会获得“对北杠杆”。


输入 : 2012-01-25 15:26  |  更新 : 2012-01-25 15:26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