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时论]韩中FTA过犹不及

朝鲜日报/撰稿=Kim Hyeong-ju,LG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查看韩文原文

随着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即将拉开帷幕,对韩中FTA给韩国社会带来影响的期待和担忧同时扩大。
从结论来说,韩国没有必要急于推进韩中FTA。
这并不是说不推进韩中FTA,也不是说拖延。
而是说从两国经济、政治状况等方面的利弊来考虑,现在应该慎重处理这个问题。
通过FTA实现的经济融合不仅会给两国经济,还会给政治、社会带来变化,因此应该综合考虑相关因素。
当然,从根本上看最重要的还是经济评价。
应该衡量两国间贸易规模扩大和投资稳定性提高会使生产和雇佣扩大到什么程度。
如果获得的经济利益不能足够抵消FTA带来的副作用,即竞争劣势产业崩溃和由此引发的失业等损失,就没有必要煞费苦心地签署FTA;即使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但如果政治、社会不确定性因素大,影响到经济利益的实现可能性,也没有必要签署FTA。
韩中FTA就属于这种情况。
签署FTA会降低韩中之间的关税壁垒并消除投资限制因素,在提高两国经济效率方面无疑是有利的。
从长期来看,在资本、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领域占据有利地位的韩国企业如果不断加强目前的相对优势,很有可能会推动韩国经济向高附加值化发展。
但也存在不少可以颠覆这种乐观预测的变数。
首先,即使从韩国经济整体来看是有利的,个别企业或不同行业的损益评估和反应也是截然不同。
例如,竞争优势明显的主力行业的利益会扩大,但目前仍采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中小制造业和农畜水产业则会蒙受巨大损失。
就韩美FTA和韩欧FTA而言,蒙受直接损失的对象有限,可以先开放,然后循序渐进地弥补不足的部分,通过这种完善对策来说服国民。
但中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靠近韩国,能受到影响的行业和从事者范围很广,如果不制定能充分提高脆弱行业和劳动者竞争力的完善对策就贸然开放市场,可能会出现韩国经济难以承担的社会费用。
更大的问题在于中国是否会在本国敏感领域做出让步。
对韩国企业希望韩中FTA带来的效果进行调查后发现,很多都是有关改善制度的内容,例如保障稳定汇款、取消各种进军壁垒、开放商用服务和放宽外汇限制规定等。
这就需要投资者与国家诉讼制度(ISD)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有关履行承诺的明文化协议。
但中国能否接受限制本国主权的这些要求还是未知数,即使接受也可能随时反悔。
由于国内外条件尚未成熟,所以应该慎重处理韩中FTA问题。
即使推进也应该先签署排除敏感领域的初级阶段自由贸易协定,然后设定5至10年的期限逐渐扩大开放幅度,这种分阶段处理方式应该比较符合韩国的利益。


输入 : 2012-01-30 12:19  |  更新 : 2012-01-30 12:19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