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特派记者评论]反思韩娱乐界“造星”流程

朝鲜日报驻纽约特派记者 Kim Sin-yeong

查看韩文原文

2012年秋冬纽约时装周16日落下帷幕,此次时装周的最大焦点之一是“低龄模特”。
美国时装界人士的组织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在时装周开始前就表示:“将加强审核程序,以防止雇用16岁以下模特。
”随着身材纤细干瘦的模特走红,不少时装设计师雇用未成年模特,但美国时装界拒绝“雇用16岁以下模特”。
模特的生活表面上看风光无限,但实则竞争非常激烈,也非常艰辛。
从世界各国来到纽约的模特们为了打造完美身材,很容易患上厌食症。
很多模特好几个人合租一间房,为了糊口充当夜总会的托儿。
美国时装界认为,不能让年龄不到16岁的青少年接触如此险恶的模特世界,但梦想成为国际名模的低龄模特们依然趋之若鹜,所以设计师们大幅加强了身份证审核程序。
最近,记者听到接连参加美国著名脱口秀的韩国女子组合少女时代在晨间脱口秀《LIVE! With Kelly》中说的话,吓了一跳。
当主持人询问“出道过程”时,一名成员用流利的英语说:“我们开始(练习生生活)时最小的只有10岁,最大的也才15岁。
”这对早已熟悉大型演艺企划公司的偶像明星培养系统的韩国人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但听到从上小学开始就接受练习生培训,且几乎没有报酬,未来也得不到保障,美国人可能会感到非常奇怪和难以理解。
韩国歌曲在流行音乐的故乡美国受到关注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但最近报道韩国歌曲热潮的海外媒体对韩国“工厂流水线式的歌手培养系统”提出了批评,我们要对此给予关注。
去年,少女时代、东方神起等偶像组合参加的“SM TOWN”演唱会在纽约举行后,《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把韩国娱乐企划公司比作工厂,称其是“不停生产不同的10多岁偶像组合的作坊”。
对韩国歌曲热潮进行报道的英国《金融时报》最近在一篇报道中揭露了“一些歌手被迫签下奴隶合同的韩流的阴暗面”。
韩国流行歌曲从过去只有一些铁杆歌迷传唱发展至今天越来越多的歌迷所喜爱,要归功于大型演艺经纪公司严谨的管理系统和良好的宣传方式。
在美国和欧洲,韩国大众文化商品跻身主流的可能性越大,受到竞争企业及媒体的抵制就会越大。
几天前,新人组合Block B因对遭受洪灾的泰国言语失当而引发了反韩情绪。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韩国大众文化热潮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坚不可摧。
从现在开始,韩国娱乐产业界要努力完善过去只注重效率的偶像明星培养方式,并建立符合“国际巨星”的身份和地位的合理而健康的明星培养系统。


输入 : 2012-02-27 15:51  |  更新 : 2012-02-27 15:51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