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本月5日向政府赞助了260多辆汽车,包括雅科仕豪华轿车、商务型休旅车Starex和运动型车Mohave等,主要用于首尔核安全峰会时的礼宾接待和警卫。
现代汽车还将组成70多人的专业检修团队,提供一条龙的后勤保障服务。
现代汽车公司此举的目的是对内、对外宣传现代汽车品牌,进一步说也是宣传韩国汽车品牌。
因为本月26日举行的核安全峰会将会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和联合国、欧盟等4个国际机构代表团,以及各国记者在内的万余人出席。
现代公司显然是尝过甜头的。
因为在2010年举行首尔G20峰会时,现代汽车公司曾赞助过172辆雅科仕豪华轿车等作为礼宾车和警卫车。
在2005年的釜山APEC会议期间,现代提供了包括74辆雅科仕在内的400多辆汽车。
现代汽车的赞助行为取决于两点:韩国政府愿意使用国产车辆接待外宾,而现代汽车的质量的确够格,乘坐的确舒适,否则只能取得相反的效果。
韩国在这两方面做得都不错。
也正是这样,韩国公务车的国产化才如此彻底。
韩国也颁发了《公用车辆管理规定》,但除了规定正部级、副部级等官员座驾的排气量标准之外,并没有明确规定公务车的价格,也没有强制要求政府采购国产车辆。
即便如此,除极少数特殊用途公务车外,全国约7万辆各类型公务车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国产车,就连总统府的礼宾车也不例外。
韩国公务车国产化基本上是只做不说,更不会明文规定。
这样既可避免其他国家的指责,同时也有助于培育本国汽车产业,让韩国车堂堂正正地进军海外。
1967年创立的现代汽车公司在1976年就生产出了自己设计的第一款轿车Pony。
韩国政府也正是在这一年立法规定“官车”的使用年限为5年,而其考虑的正是当时国产汽车的质量水平。
韩国政府总是在默默支持韩国的汽车产业发展。
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韩国政府要求节能减排,并支持企业研发节能车型。
韩国总统府随即于2009年率先将总统府内的副部级官员专车全部换成了1600cc的现代LPi混合动力Avante。
这不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广告效应,也减轻了企业回收研发新车资金的压力。
当然,政府也不是天然的自觉购买国产车,其中少不了外部因素的监督和制约。
韩国政府在80年代末期实施汽车进口自由化之后,也曾一度考虑采购进口汽车,但最终还是意识到舆论压力而没有施行,因为媒体和民众对政府用车盯得非常死。
当时,只有在汉城奥运会上用于接待外宾的车辆才用美国进口车。
如果哪位官员被发现购买或乘坐进口车,很快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例如,2005年1月,韩国全罗南道咸平郡郡守李锡炯花3100万韩元购买了一辆德国大众新甲壳虫轿车。
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这款车也就28万元人民币左右。
尽管咸平郡称购买此车的目的是宣传2008年在该郡举行的昆虫博览会,而不是个人专车。
但韩国媒体还是强烈批评称,在国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理应率先垂范的地方政府却带头购买进口车,实在太过分。
韩国民众觉得,象征一国地位的总统和驻外大使更应理所当然地乘坐国产汽车。
尤其是使用国产汽车接待外国首脑,将会起到非常大的宣传效果。
现代汽车公司几年前专门为总统府制造了3辆防弹雅科仕豪华车,替换了之前的奔驰S600或宝马礼宾车。
韩国驻外使领馆的公务车国产化问题也一直是媒体和国会议员的眼中钉。
在接年不断的“声讨”中,使领馆的公务车国产化率从2002年40%逐渐升至2004年的49%,2006年的58%,2011年的71.7%。
若不是车子都在海外跑,韩国媒体鞭长莫及,否则恐怕早就100%国产化了。
正是因为有媒体和民众的监督,各级地方政府和官员、国会议员都不敢轻易在进口车上动念头。
因为地方领导人和国会议员不自律就可能在下次选举中失去选票,政府官员有可能在升迁过程中遭遇不利评价。
再加上,韩国国会议员们也时常拿进口公车说事,所以官员们基本上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据统计,韩国中央政府目前共有包括消防车、警车等在内的各类公务车2.3万辆,其中轿车只有1.1万辆,而轿车中的领导专车只有229辆。
这些政府公车全部都是韩国国产的双龙和现代汽车等。
不久前的统计还显示,韩国299名国会议员中乘坐轿车上下班的,也都坐的是国产品牌。
韩国政府主动采购国产车也好,或是在舆论压力下这么做也好,其背后的深层逻辑都是民族自豪感。
绝大部分韩国人觉得使用国货是理所当然,汽车是这样,家电产品也是这样。
这就是在讲到韩国农产品时常常听到的“身土不二”一说的延展。
实际上,“身土不二”观念的灌输和普及与现代汽车的国产化基本同步,都是始于上世纪60年代,是时任朴正熙总统制定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和节约外汇政策的产物。
当然,支撑这种国货自豪感的也离不开质量、服务和价格。
如果光有自豪感,而产品质量和服务跟不上,价格也不比进口车便宜,而政府却强制采购国产公务车,最终只能培养出一个不思进取的企业和行业。
韩国汽车企业显然在这方面比较争气。
(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不代表朝鲜日报中文网观点)

詹德斌 作者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讲师,复旦大学国际政治学博士,在中韩两国的主要报纸、杂志和学术刊物上撰文数百篇,是一位深谙韩半岛问题的“韩国通”。
邮箱: zhandebin@hotmail.com 新浪微博 http://t.sina.com.cn/zhande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