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朝鲜编辑]澳洲教师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朝鲜日报国际部副主任 金泰勋

查看韩文原文

韩国政府对根除校园暴力的决心似乎非常大。
教育部在2月发表不宽容严惩原则以来,甚至有施暴学生受到了刑事处分。
但在学校暴力事件依然屡禁不止,受害学生自杀事件也是接连不断。
国家出台的对策也让人怀疑是否有效。
既然如此,不如培养学生们肉体和精神承受能力,让他们受到暴力也能坦然处之。
之所以暴力对策对解决校园暴力无效,是因为我们把施暴学生当作从外星飞来的基因突变的异数,而不是我们养大的孩子。
正因为我们抱着我们养大的孩子犯下的罪行与自己无关的想法,以教育、恐吓、隔离的方式进行对症疗法,所以很难根治。
每当发生校园暴力事件,政府发表对策时,记者就不禁想起几年前去澳大利亚研修时在儿子就读的学校发生的一件事情。
记者为了给上小学2年级的儿子办理转学手续,第一次去了澳大利亚小学。
面对陌生的环境,儿子显得有些畏惧。
教师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也不回答。
记者在一旁看到这一幕,不禁想出“被排挤”、“御宅族”等贬义词。
但不到一个月,在学校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打消了记者的担忧。
有一天晚上,记者看到儿子在制作什么,就问他“在做什么”,儿子说“正在制作作品,明天要在同学面前发表”。
当时记者就很担心,“英语也不好,如果在同学面前丢脸了怎么办”。
正如记者担心的,第二天儿子在同学面前发表时失误不断。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英语单词,儿子说话断断续续。
看到这一幕,一个学生大笑起来,结果其他学生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时班主任出面制止了这种行为。
她立即警告那名学生,并叫其他学生不要跟着笑。
她还向学生们解释了不能笑的原因。
“从使用韩语的国家来的朋友勇敢地用英语发言,取笑他就是不懂体谅他人的不好的行为。
如果你们去了韩国,能用韩语发言吗?”孩子们认真听老师的话,然后谁也没有再笑。
该教师鼓励来到陌生环境的孩子带着自信和其他同学相处,并借此机会教育其他孩子学会体谅他人。
儿子发言结束后,该教师建议所有同学“一起鼓掌”。
澳大利亚是使用200多种语言的人聚居的国家。
阻碍社会大团结的白澳政策早已被摈弃。
学校教育学生不能歧视他人,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
如果公然歧视他人,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
相反,韩国人歧视残疾人和移民,对他们造成了伤害。
家长不仅不教育子女要学会体谅他人,反而让他们去竞争。
正是韩国社会的这种歧视心理和竞争意识成为一面镜子,让学生学会了用暴力欺负弱者。


输入 : 2012-06-27 15:54  |  更新 : 2012-06-27 15:54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