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特派记者评论]在美国首都的“难民生活”

朝鲜日报驻华盛顿特派记者 任敏爀

查看韩文原文

灾难总是不期而至,但从没有想到因为持续1个多小时的暴风雨会带来3天的“电力难民生活”。
而且这还发生在世界超级大国美国的首都华盛顿特区。
6月29日晚,一场暴风雨袭击了华盛顿、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造成大规模停电。
当时记者想着“一觉醒来就应该能恢复正常”安然入睡。
但第二天电力依然没有恢复,而且一大早气温就超过30度,房间里慢慢越来越热。
不想干等着来电,记者决定出去看看。
出门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在公寓小区入口倒下压住两辆汽车的一棵大树。
记者进入车里打开广播,广播里报道说“数百万家庭停电,完全恢复电力需要一周以上时间”。
记者开车来到大街上,发现情况比预想得更严重。
交通信号灯全部失灵,加油站也停止营业。
看到这一幕不禁有些害怕。
为了节约汽油关闭了空调。
外面的气温上升到气象观测史上的最高纪录40度,坐在车里犹如置身于蒸笼。
在离住处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唯一还在营业的超市。
虽然冰块被抢购一空,但终于买到了饮用水和4个月大的女儿吃的奶粉。
超市里有电源插座的地方挤满了人。
人们顾不上体面,坐在地上把手机充电器插到插座上的情形一点也不“美国”。
记者想短时间内电力恐怕很难恢复,所以决定搬到酒店住一些日子,往大约30家酒店打了电话。
其中约一半酒店因为停电停止营业,其余已没有多余的客房。
最后位于杜勒斯国际机场外围的一家酒店告诉记者,“还剩下一间房,但如果一小时内不到就会让给其他客人”。
记者紧赶慢赶好不容易按时到达酒店,终于降了温,也给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充上电。
记者在酒店住了3天,直到听说电力已经恢复才回家。
据说,这还是比其他地方更早恢复。
回家后记者先清理了冰箱里的变质食物,“世界超强大国”名声背后的迟缓的行政速度和陈旧的基础设施不得不引人深思。
虽然停电事故不是人力所能控制,但恢复因1个多小时的暴风雨造成的灾害3、4天还不够,这正常吗?平时停车时间超过10分钟,不知从哪里出来的警察就会出来贴条,但在交通信号灯失灵而需要疏导交通时为何看不到一个人影?美国媒体对天灾一般不会谴责政府,但这次似乎达到了忍耐力的极限,媒体批评说:“救灾系统存在严重的漏洞”。
数十万家庭在没有电的黑暗中度过了美国人最感自豪的独立纪念日(4日),但在华盛顿特区依然如期举行了烟花表演。
华盛顿市民看着烟花表演是否还和以前一样为美国自豪,不禁让人打上问号。


输入 : 2012-07-05 12:16  |  更新 : 2012-07-05 12:16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