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百年韩国]美俄都不愿看到的韩国独立

朝鲜日报/撰稿=许东贤,庆熙大学历史学教授

查看韩文原文

▲把大韩帝国推向灭亡的两个“企划者”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右)和大韩帝国外交顾问斯蒂芬斯1907年在首尔德寿宫交谈。


1908年3月23日和第二年10月26日的上午9时30分,在美国旧金山奥克兰站和中国哈尔滨站站台响起了枪声。
照片中的大韩帝国外交顾问斯蒂芬斯(左)和统监伊藤博文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价。
根据日本政府的推荐,斯蒂芬斯1904年来到韩国。
他与第二年上任的伊藤博文狼狈为奸,欲使大韩帝国灭亡。
两人的关系非常亲密,斯蒂芬斯说“伊藤博文的存在对韩国来说是莫大的幸福”,伊藤博文则说“斯蒂芬斯的死是国家灾难”。
“对待国家公敌和盗贼不用讲公法”、“他残杀无辜的韩国人,掠夺政权实施统监政治”。
这是张仁焕和安重根两位义士留下的话。
日本右翼势力主张,他们的义举把韩国被吞并的时间提前,但这完全是一派胡言。

日俄战争后,美日俄在满洲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俄罗斯和日本誓死保护既得权力,美国则欲分一杯羹。
当时,俄罗斯支持了日本两次。
第一次《日俄协定》(1907年7月30日)时,日本夺走了韩国的内政管辖权和军队,第二次《日俄协定》(1910年7月4日)时,俄罗斯默认日本发兵吞并韩国。
角逐战的最终胜者是有效利用国际局势的日本。
1908年斯蒂芬斯前往美国是为了安抚美国朝野对日本的排斥情绪,1909年伊藤博文访问哈尔滨则是为了阻止俄罗斯与美国联手。
尽管先烈们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但当时韩国并未能避免亡国结局。
如果不想重蹈惨痛的历史,就要铭记不可否认的事实。
那就是当时韩国对国际局势一无所知,就连保护国家的最起码的力量都没有,而且没有国家站在韩国的一边。
在失败的历史中寻找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才是正理。


输入 : 2012-07-06 17:05  |  更新 : 2012-07-06 17:05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