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世间万象]马克思主义复兴

朝鲜日报评论员 朴海铉

查看韩文原文


“大家没有被那些到处乱说‘马克思死了’的傻瓜所蒙骗。
”美国历史学家霍华德•津恩1999年发表了喜剧作品《马克思去纽约》。
这是社会主义没落10年后重生的马克思对着观众呐喊的单人剧。
“枪毙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这是我为其奉献一生的共产主义吗?”马克思批判共产独裁政权后,又抨击了资本主义。
“大家一贫如洗,而雇主却越来越富裕,不是吗?”站在舞台上的马克思高呼:“巴黎公社是真正的民主主义政权。
”他主张像1871年通过民众起义建立巴黎公社那样,重新打造不存在国家权力和私有财产的社会。
“给人们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更少的劳动时间和更多的休闲时间。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这个资格。
”这部话剧要传达的信息就是:在这一天到来之前马克思不会死。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马克思的幽灵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60年代的68革命时期在西欧短暂复活,然后又很快消失。
原以为社会主义政权90年代走向没落后,马克思永远也不可能再复活。
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再次“复活”。
《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激增,有关马克思的书籍层出不穷。
43%东德出身的德国人表示希望重建社会主义国家。
随着欧洲经济不断恶化,“马克思主义复兴”现象进一步扩散。
最近在英国举行的社会主义劳动党活动“马克思主义2012”吸引了大批年轻人。
据说,对资本主义贪欲感到愤怒的年轻人都很认真地阅读马克思主义。
据分析,不再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主张“我们都是中产阶层”的年轻人开始倾向于阶级斗争。
在韩国书店,过去一年里出现的马克思相关书籍达36本。
很多书籍不同于严肃、死板的80年代理论著作,从书名开始就感觉容易接近。
有《猴子也理解的资本论》这种幽默型的,也有《马克思问我痛不痛》这种安慰型的,以对话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在资本主义社会,越是失去梦想的青年,越容易憧憬马克思理想中的社会。
但在现实生活中,曾梦想打造天堂的社会主义的百年历史最终以建立人间地狱而告终。
马克思的主张中同时包含“正确预言”和“错误预言”。
不要忘记,撼动上一世纪后消失的马克思预言不是“正确预言”,而是“错误预言”。


输入 : 2012-07-21 09:39  |  更新 : 2012-07-21 09:39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