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时论]隐藏更多纠纷的中日“友好谈判”

朝鲜日报/撰稿=郑载浩,首尔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

查看韩文原文

东亚地区的领土纠纷进入高潮。
除了最近不断激化的中日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主权纠纷外,中国、菲律宾、越南之间也因岛屿主权和海上界线的划分而笼罩在紧张气氛中。
只要冷战结束似乎所有问题都会解决,但理念斗争的终结反而使此前关闭的传统矛盾的潘多拉盒子打开。
东亚和欧洲地区不同,历史沉渣尚未消除,民族主义、故土恢复主义、网络国粹主义同时存在,频繁制造敏感局面。
中日纠纷不同于连纠纷地区范围都没有达成协议的中国南海问题,其历史根源非常深。
1951年,美国为应对苏联威胁而需要日本在东北亚发挥作用,所以签署了《旧金山和约》,这一和约成为东亚领土纠纷的导火索。
再加上过去一直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超强地位俯视中国的日本GDP规模2010年首次被中国超越,所以出现了战略不安心理,这一点也是引发中日纠纷的重要原因。
而且日本最近又采取了所谓钓鱼岛“国有化”措施,中国对此采取了强硬态度。
历史上从未同时强盛的日本和中国现在要好好地较量一下。
关于海上领土纠纷,通常会提出主权、大陆架、能源、矿物资源等问题,但这里存在着中国崛起后引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的富强大幅改变了13亿中国人的餐桌。
1970年仅为5公斤的中国人的一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去年增加到25公斤。
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中国渔业必须在沿岸捕捞的基础上前往更广阔的海域进行捕捞,这便是导致中国与多个国家发生主权和警戒线划分争议的重要原因。
中日两国发生对峙的不是战舰,而是海监船,因此两国纠纷还是能看到希望的。
因为两国政府派遣特使等启动各种对话渠道,正在摸索“友好谈判”。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日领土纠纷的结束,反而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前哨,预示着今后会发生更多的纠纷。
在难以对历史达成共识的东亚,很难对未来下定决心。
将钓鱼岛列为《美日安保条约》适用对象的美国的最近立场和区域内其他领土纠纷相比是否具有一贯性、从长远目光看是否有助于东亚的和平与稳定,目前还不确定。
此次事件对于韩国有何意义?大体上应该关注三点。
第一,对于日本政府对其进行“实际控制”的钓鱼岛采取的措施,韩国应该从守护自己实际控制的独岛的角度出发进行严密分析并铭记在心。
第二,有必要留意比起“先发制人”更注重“后发制人”的中国战略。
我们无从得知中国会遵守这一原则到什么时候。
第三,韩国要思考一个问题,即面对随时可能爆发的侵犯领土主权行为,韩国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意志依靠自己的力量予以应对。


输入 : 2012-09-27 13:33  |  更新 : 2012-09-27 13:33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